十七大心得體會(6)

加強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規範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七)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巨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業、政權業、保險業競爭力。最佳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和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完善國家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畫、產業政策在巨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巨觀調控水平。 

(八)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最佳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範國際經濟風險。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將進一步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大生機活力。

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聯繫,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加強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最佳化組成人員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