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法治前衛”活動實施方案

(五)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紮實推進法制宣傳教育。突出學習宣傳憲法,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廣泛宣傳有關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以及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建設,在全鎮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增強幹部依法辦事的素質和本領;健全學法制度,突出抓好領導幹部、公務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青少年和農民的普法教育;大力推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拓寬宣傳領域、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宣傳效果,著力加強法治教育陣地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拓展學法平台,傳播法制文化,加強法制宣傳骨幹培訓,充分發揮普法宣講團的作用,培育法制文藝隊伍,壯大普法宣傳隊伍,推動普法教育的深入開展。

(六)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加強法律服務業的規範化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等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整合司法與工會、婦聯、老齡委、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職能作用,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提高法律服務質量,推動法律服務更好地服務於人民民眾,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

(七)健全社會治安防範機制,構建安定和諧的區域環境。加強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係,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完善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完善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機構協調,政法部門為主力軍,以群防群治為依託的社會治安防控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推進信訪接待、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依法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不斷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體制和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制度和機制,保障民眾安居樂業;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八)建立健全法治監督體系。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強化鎮人大的監督力度,確保政府依法履行職能;加強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促進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暢通各種監督渠道,使鎮情民意得到充分表達。

(九)依法開展專項治理活動,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要針對民眾關心的醫療衛生、教育收費、企業排污、食品安全、勞動保障、制假販假、掃黃打非等各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組織開展執法檢查,依法進行集中整治,使廣大民眾感受到法治××建設的成效。

四、組織領導和工作要求

(一)“法治××”創建活動是推進普法教育和依法治鎮工作的重要措施,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要高度重視創建活動,加強對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把創建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和解決創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真履行職責,搞好動員部署,做好具體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工作。

(二)各部門、單位、村要按照鎮“五五”普法規劃和“三五”依法治鎮規劃的總體要求,認真總結長期開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經驗,提出開展創建活動的工作思路,扎紮實實抓好創建活動各個環節的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抓住重點,找準切入點,提出階段性工作目標與要求,提高創建水平,做到統籌規劃、分段實施、穩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