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子目標教學法實施方案

在我縣高中兄弟校越來越少的並校轉型期,我們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機遇與挑戰並存,與兄弟校狹路相逢,智者和勇者必勝。為了幫助我校教師“亮劍”求生存,為了我校轉型謀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子目標教學法的含義和類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把一個完整學年比作行千里路的話,那么子目標教學就是我們向千里之外邁出的每一步路。其實質就是支解學年總目標,將其轉化為周目標。周目標分為兩周目標和四周目標;兩次周目標或一個四周目標就是一個月目標,兩個月目標合起來就是一次期中或期末檢測。這些目標是互為依託,彼此促進的關係。教師通過層層推進,步步落實每一個子目標,達到“周檢月總學年提高”的目的;教師通過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教學過程,來克服教學上急於求成、盲目浮躁的弊端;教師通過拿自己現在的成績和過去的成績較勁兒,練就一手“自搏術”,來促進自己教學成績的提高。

二、子目標教學法的原則

感知、認識、理解和運用是我們無法逾越的認知規律。學生課前預習、教師當堂授課、學生緊跟練習和及時複習鞏固,也是教學上顛撲不破的真理。基於此,我校的文科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文科教師要從一條語法、一個單詞等方面開始抓起,累積學生的基礎知識,梳理學生的知識系統,才能讓學生厚積薄發,遊刃有餘。理科教師要反覆用典型練習題導引學生,讓他們在具體學習實踐中來驗證定理,運用公式,他們才能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因此,不抓基礎的文科教師是盲目的;不重視練習的理科教師是教條的。一言以蔽之,“文科抓基礎,理科重練習”就是子目標教學法的原則。

三、子目標教學法的操作過程

子目標的操作過程,總體來說就是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自測、反思、總結和提高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任課教師自己掌握試題的難度係數,自行完成組卷、閱卷、登統等環節。學校對教師的實施效果給以監督,即:注重教學過程的管理,注重教學結果的獎懲。學校最終將在各年級期末統考這一環節上“靶子上看箭”。

近期,子目標的確立以期中考試成績為依據;子目標的檢測周期以兩周為一個階段,逐步推進:

時間

任科教師的工作

XX-5-18

確定每一學科在期中考試中各成績段中的學生人數

XX-6-2

教師根據自己的兩周的教學內容,安排檢測,匯總成績上交教務處。

XX-6-4

教師就兩周的教學成績作書面形式的反思,查擺問題,找出不足,提出解決方案。

XX-6-16

安排四周教學檢測,並將成績匯總,與第一次檢測成績對比,上交教務處。

XX-6-18

教師就四周的教學成績作書面形式的反思,繼續查擺問題,找出不足,再次提出解決方案。

XX-6-30

教師根據自己的近兩周的教學內容,安排檢測,匯總成績與四周教學檢測成績作對比,上交教務處。自查自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全力備戰期末統考。

四、子目標教學法的獎懲制度

在一個檢測周期(兩周)結束以後,參照每學科各學段的學生人數的變化情況制定獎懲制度。

1、  學段檔次劃分

試卷分值

學段檔次劃分

第一學段

第二學段

第三學段

150分

參照班級人數和期中考試單科前5-8名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