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生態消費、生態旅遊實施方案

結合海島特色,利用陸島相連優勢和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指導旅行社和導遊選擇具備生態旅遊條件的目的地,避開脆弱、敏感的生態地域,組織各種有助於自然生態保護的公益活動;在景區里倡導綠色旅遊、生態消費行為,對遊客進行事前教育指導,提高遊客對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弘揚生態旅遊文化。

(六)創新生態消費宣傳教育載體

舉辦主題論壇、開設電視專欄(如縣電視台藍色風欄目)、生態消費公益廣告亮麗一條街,同時突出電視、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的客群面廣、互動靈活、宣傳力度大的優勢,多角度、深層次地開展生態宣傳教育,並突出“生態消費”的引導。

三、教育重點、形式及責任分工

(一)教育重點

1.對消費者和學生。開展生態消費教育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景區等活動,倡導生態、綠色、低碳消費方式,積極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環保產品,養成節能、節水、節材的良好習慣,自覺抵制高能耗、高排放產品和過度包裝商品,逐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景區內倡導綠色旅遊等。

2.對生產經營者。教育引導企業倡導崇尚自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社會新風尚。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的發展和服務措施。充分發揮企業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創新開發生態產品,自覺控制污染,推行清潔生產,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追求綠色效益。

3.對機關幹部職工。加強生態消費教育,宣傳生態倫理道德,實施節能、節水、節材行動,樹好良好的生態文明觀念。

(二)教育形式及責任分工

1.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台、網路等新聞媒體的主力軍作用,圍繞綠色旅遊,生態消費等內容,開設專欄或專題節目,從消費觀、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等多層面進行探討和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共話生態消費的熱潮。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工商局、消保委、新聞媒體。

2.開展海霞旅遊·生態消費引導活動,通過消費調查、消費體驗和比較試驗活動等方式,提示一批有悖於生態消費的行為,積極引導消費者認同並接受生態旅遊、生態消費方式。責任單位:縣工商局、旅遊局、消保委。

3.著力培育一批生態生產(經營)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有計畫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推介展示活動,培育企業作為消費第一責任人的生態文明意識,實現在全社會示範引領。責任單位:縣經貿局、環保局、工商局、旅遊局、個民協。

4.開展生態消費教育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知識競賽等活動。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工商局、消保委。

5.建設一支“海霞媽媽”生態消費宣傳志願者隊伍,廣泛開展生態消費理念和生態消費方式的宣傳。責任單位:縣工商局、消保委、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

6.開展生態消費宣傳教育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景區等活動。責任單位:縣工商局、旅遊局、教育局、消保委、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成立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海霞旅遊·生態消費教育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工商局,負責生態消費教育工作的日常指導和督查。

(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積極主動開展生態消費相關工作,廣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推擴生態消費科普知識,切實增強廣大人民民眾的生態憂患意識和參與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建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廣大企業要積極參與,不斷開發社會所需的生態產品,努力推進生態經濟發展。

(三)各街道、鄉鎮要按照本方案的統一部署,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和具體舉措,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生態消費教育工作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