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認識新時期學校教育中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貫徹《國小德育大綱》、《中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檔案要求,通過紮實細緻、持之以恆的“好習慣我知道--好習慣我能行--好習慣伴我行”養成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我校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下簡稱《守則》、《規範》)為基礎,以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文明的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為核心,深入開展學生養成教育活動,將養成教育活動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及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養成教育活動,教會學生“做人”,使學生在學校做一個有個性、會學習、知榮辱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有孝心、會自理、擔責任的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有教養、會共處、守公德的好公民。通過學生的文明影響,帶動家長的文明、社會的文明,從而促進文明和諧社會的創建。

三、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活動內容

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小事抓、抓小事。結合《守則》、《規範》,針對不同年級和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有計畫地開展富有成效的養成教育活動。

(一)把學習習慣抓實

學生在學校里最多的活動就是學習,而且和每個老師都息息相關,從學習習慣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主動學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等。

(二)把生活習慣抓嚴

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有助於推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校要從學生的作息、就餐、洗手、洗臉、理髮、剪指甲、整理衣被、鍛鍊身體等最基礎的生活習慣養成開始抓起,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把行為習慣抓細

1、舉止文明的習慣

在縣局下發的《萬安縣中國小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繼續加強“文明禮儀”教育。教育學生對長輩、老師、同學、他人要有禮貌,待人接物要有禮節,爭做文明公民,並通過對學生的教育輻射到家庭、社會中去。

2、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學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課堂秩序、課間秩序、活動秩序等,即學習、生活、活動三方面的秩序。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實現學校生活秩序化。要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如交通秩序、商場秩序、劇場秩序等,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

3、尊重他人、團結友愛的習慣

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準則,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只有人們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樂和睦,社會才能安定團結。要教育學生禮貌待人、寬厚待人,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

4、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身體健康的保證,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要教育學生既要講究個人衛生,也要講究公共衛生。

5、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從愛惜學習用品、節約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做起。

6、誠實守信的習慣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教育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日常生活抓起,讓學生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樹立誠信意識。

7、懂得感恩的習慣

在縣局下發的《萬安縣中國小感恩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繼續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通過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

養成教育的活動內容要規範化、細目化、序列化。我校將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守則》、《規範》為主要內容,建立健全學生學習、生活的規範體系,使養成教育規範化、科學化;本著“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養成教育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把概括的內容分解成細目,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明確具體,易於理解掌握和執行;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體現層次性和教育的連續性,不簡單重複,做到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