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心靈互動與教育教學效果研究實施方案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和範圍

(一)課題研究的對象。中學生,在校的青少年學生,在延安市寶塔區第四中學高中多個班級中,抽兩個班級為主要研究對象。

(二)概念的界定。師生心靈互動與教育教學效果研究這個課題,需要界定的概念是:師生心靈互動。從外延來看,師生心靈互動屬於師生關係,師生互動的一種表現。是更高層次的師生關係,師生互動方式。從內涵的角度來看,師生心靈互動就是師生雙方在特定的情境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教師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因素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機互動過程。

師生心靈互動不同於一般的師生互動交流,它的本質是善。它強調互動主體在平等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思想情感或者精神的交流,有助於創設一種平等對話、民主合作的和諧氛圍。它可以讓師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的過程中顯示出對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對真理和真相的追尋,體驗開誠布公和真情實意,感悟為學為人的要旨。這有利於師生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利於師生的共同發展,有利於學校社會的和諧穩定。

五、課題研究的原則

(一)新課程理論原則。新課程理論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 ,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踐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二)心理學尊重原則。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是需要被尊重的,無論在生理和安全上,還是在思想和情感上。心理學上有這樣的一句話,一個有自尊感的人,他也是最善於矯正自己行為的人。而尊重是相互的,師生心靈互動就體現了在解決師生問題時,教師對學生的一種高層次的理解與尊重。

(三)創新性原則。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在於研究的角度新穎,縱觀以往學者對師生心靈互動的研究,歸納起來:一部分是從師生互動,沒有明確師生心靈互動層次;一部分是從單一的學科角度,如語文,數學,物理,英語等,沒有從整個教育教學角度研究;一部分是從教育和教學兩個方面的一個方面進行論述師生心靈互動。而本人是從教育教學中師生存在的問題這個角度去研究,從現實問題出發,探討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效果,在比較中得出,師生心靈互動這種教育教學方式,高效,符合新課改理念,堅持了以人為本。在研究的層面上站得更巨觀,研究成果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六、課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xx年12月—xx年1月)

確立研究課題的主課題,構建子課題,完成課題論證、申報工作。進行必要的前期調查與研究,做些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xx年2月—xx年5月)

首先是收集典型個案,深入細緻地的分析研究,通過比較,得出結論,闡釋師生心靈互動的教育教學良好效果。同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有效解決師生問題的教育教學方式,為課題深入研究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其次是中間匯報,小結前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行子課題的修正,及時調整課題實施方案,使今後研究不偏離研究方向,為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後是充分地收集國內外有關資料,運用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比較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等多種方法,全面探討師生心靈互動教育教學方式的良好效果。

第三階段:研究總結(xx年5月—xx年6月)

對本課題進行系統總結,形成論文和課題總結報告。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和相關資料的彙編,將研究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的書寫,爭取在省市刊物上發表。

七、課題成果的預期形式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課題研究中期匯報

(四)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總結

(五)撰寫師生心靈互動教育教學論文

(六)將課題研究的資料及典型案例彙編成冊

八、課題研究保障

1.前期準備工作:課題的負責人有一定理論與研究能力,對教育教學中師生問題有了較長一段時間的關注,對教育教學方式有自己的看法,教育教學中實踐了師生心靈互動的效果。另外本負責人還查閱了豐富的文獻著作,蒐集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調研、分析工作開展比較順利。

2.專業支持:課題負責人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的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本科階段選學了教育學,心理學,教學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相關感興趣的課程。研究生階段學的是哲學專業,順利完成碩士論文畢業,同時發表了3篇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學術論文,這些專業積澱有利於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