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關於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實施方案

三、強化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十)及時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培訓範圍。加大培訓力度,把返鄉農民工及時納入“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計畫”,落實培訓補貼政策,充分利用社會各種培訓資源,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和返鄉務工人員的創業能力。

(十一)加大農民工培訓投入並加強管理。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畫培訓所需資金按實際需求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並進一步增加就業資金投入,確保農民工培訓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兌付。根據市場及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需求,科學設定培訓專業,延長培訓時間,確保培訓質量。對培訓期限3個月以上的,可適當提高培訓補貼標準。建立培訓機構信息通報制度,提高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率。

(十二)開展分類培訓。堅持以技能培訓為主,積極創新培訓方式,推廣培訓機構與鎮、村聯合培訓和送職業培訓下鄉等培訓模式,方便農民就地就近參加培訓。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返鄉農民工,搞好新型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對仍擬在二三產業轉移就業的返鄉農民工,著力開展3-6個月的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對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著力提供創業能力、市場經營知識的培訓。

(十三)做好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鑑定。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力度,充分發揮職業資格證書在引導農民工提高素質和促進就業中的積極作用。對參加技能鑑定的農民工,減免職業技能鑑定費,免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能力證書費用。

四、依法做好農民工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

(十四)建立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開闢返鄉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處理權益糾紛和勞動爭議。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積極開展農民工工資清欠專項行動,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建設局要落實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預防和解決建築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新華公安分局要及時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逃匿案件和因工資拖欠引發的突發性、群體性事件。

(十五)做好返鄉農民工社保關係接續工作。返鄉農民工在區外已參加養老保險的,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為其辦理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手續。對在原用工地已參加工傷保險,並經工傷保險鑑定機構鑑定為工傷或職業病的返鄉農民工,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與務工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協商,作好其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工作。

(十六)保障返鄉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切實做好返鄉農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及時協調處理土地承包糾紛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長期流轉又有流轉契約的,可依法由雙方協商解決;雙方有糾紛的,可通過法律程式解決。

(十七)妥善安排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要摸清底數,統籌安排,確保每一個返鄉農民工子女都能上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安排,並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有關待遇。

(十八)組織好文化、科技等服務集中下鄉活動。針對春季農民工集中返鄉情況,企業文化下鄉活動。同時,組織科技下鄉、醫療下鄉等活動,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十九)及時做好農民工的救助和幫扶工作。把生活困難返鄉農民工列入幫扶救助範圍。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及時將其納入保障範圍,享受相關政策。對參加失業保險符合條件的失業農民工,按規定及時核發一次性生活補助。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參加當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其看病就醫問題。

五、加強對農民工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強化組織領導。充分認識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特殊重要意義,真正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省、市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來,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切實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建立健全跟蹤問效機制,實施定期督查考核。建立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並充分發揮組織推動作用,加強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確保全區就業形勢的持續穩定。

(二十一)做好輿論宣傳。積極做好解決農民工返鄉問題的政策宣傳工作,努力營造政府、企業、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克難關的輿論環境;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強化正面引導和典型宣傳,引導廣大農民工堅定信心,積極向上,勇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