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實施方案

萊城區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實施基礎素養評價的指導思想是: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合作交流與探索實踐、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為基本內容,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以學校評價為主體,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在評價中要堅持如下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評價的標準、內容、方法、制度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發現和發展潛能;有利於教師轉變觀念,最佳化教育教學行為;有利於學校改進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發展性原則。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更要發現其潛在的發展可能性;既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三)可行性原則。制定的評價方案、實施方法力求靈活簡便易行,避免繁瑣和形式化。

(四)客觀性原則。積極探索科學的方法,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平、公正。

二、組織機構

(一)為搞好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工作,區教育局成立萊城區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委員會,由教育行政人員、教研人員、校長等方面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1.根據《萊蕪市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方案》,制定《萊城區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實施方案》;

2.審核各鄉鎮、學校基礎素養評價的實施方案以及規章制度,指導、監督各學校的基礎素養評價工作;

3.組織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

4.接受各界人士的諮詢。

(二)各鄉鎮成立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委員會,由教育行政人員、教研人員、校長等方面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1.制定本鄉鎮的實施方案;

2.組織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

3.審核學校實施細則以及評價的規章制度;

4.指導、監督國中學校基礎素養評價工作;

5.接受和處理各界人士的諮詢、申訴,糾正評價中的錯誤,查處違規行為,裁定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結果。

(三)各學校成立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委員會,由校長、教師和家長代表組成,負責本校的評價工作。各學校評價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名單,要提前向全校公示,分別報鄉鎮、區評價委員會備案。其主要職責是:

1.落實鄉鎮、區實施方案,制定學校評價的實施細則,明確評價程式;

2.認定班級評價小組成員;

3、組織並監督評價工作,對評價結果進行確認,對評價中出現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四)班級成立評價小組,具體負責班級的基礎素養評價工作。班級評價小組由學校評價委員會提名成立,成員由班主任、科任教師代表組成。評價小組成員不少於5人,名單要提前向評價班級的學生公布。小組成員為學生授課時間不能少於1個學期,且對該班學生比較熟悉和了解,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誠信品質。對於多數學生有異議的小組成員,學校評價委員會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組織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完成對評價結果的合成;

2.為學生做出綜合評語

3.填寫《萊蕪市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4.接受學生和家長的諮詢。

三、評價內容與方法

(一)評價內容

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合作交流與探索實踐、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5個方面的內容。評價以《國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表》為依據。

(二)評價方法

1.學生自評。學生根據本人平時表現,依據基礎素養評價各維度的要求,寫出自評報告,整理並提供相關實證材料,確定自評等級。

2.學生互評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根據被評價學生平時表現、學生本人的陳述以及所提供的實證材料,依據基礎素養評價各維度的要求,確定互評等級。

3.班級評價小組評價在學生自評與互評基礎上,班級評價小組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為依據,通過觀察、訪談和調閱學生的成長記錄等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