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屬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方案

保留下來的事業單位,在機構整合重組的基礎上,要加大體制和機制創新力度,依法規範管理。

二、改革的配套政策

為保障事業單位改革的順利推進,要按照以下配套政策做好被改革單位的資產處理、人員分流安置和社會保障等工作。

(一)財務及資產處理

1.機構撤銷、整合的,其全部資產和負債由原主管部門提出處置方案,報市資產管理部門審核批准或備案,其中資產包括貨幣資金、土地、建築物(含賬外土地、房產)、無形資產、債權、權益等(下同)。

2.事業單位轉企的,其全部資產一併納入市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體系。辦公用房屬於原主管部門並免費提供轉企單位使用的,在三年過渡期內(轉企單位設定三年過渡期,時間從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下同)繼續讓其免費使用;屬於租賃關係的,過渡期內維持現有租賃價格不變。

(二)財政扶持政策

1.轉企事業單位本年度原財政撥款預算維持不變,xx年和xx年,市財政分別按xx年度預算的50%、25%比例予以補貼,資金的核撥與管理由市財政部門和新的產權管理單位負責。其中,公辦幼稚園轉企後,除三年財政補貼外,原財政撥款改為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由市教育部門統籌管理,用於對全市學前教育的支持。

2.凍結和收回編制的公益類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轉企過渡期後繼續提供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財政繼續給予扶持,具體扶持辦法由市財政部門另行研究確定。

(三)人員分流安置

被改革單位的人員分流安置按《深圳市事業單位改革人員分流安置辦法》實施。

(四)社會保障

轉企事業單位員工社會保障執行《深圳市事業單位轉企社會保險有關問題實施辦法》。轉企幼稚園以及收回編制和改變經費管理模式的事業單位,其員工社會保障按以下政策分別予以處理:

1.公辦幼稚園轉企後,原在編教師仍按事業單位職工參保辦法(以下簡稱按事業單位辦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受相應待遇,退休待遇的差額部分由所在單位補足,單位有困難的,由轉企後的產權單位解決。

2.收回編制但保留事業建制的事業單位,原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的在編人員,繼續按事業單位辦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受相應的待遇,其退休待遇按原經費渠道解決;新聘用人員按企業辦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受相應的待遇。經費形式調整為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原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的在編人員,符合提前退休條件的可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並享受事業單位相應的待遇,退休待遇按原經費渠道解決;不符合提前退休條件的,轉按企業辦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受相應的待遇。

3.撤銷、整合事業單位的已離退休人員由原主管部門管理。離退休人員待遇在市人事、財政部門規定的標準限額內,按單位實際執行的標準核定,離退休待遇與基本養老金之間的差額部分由財政支付。單位撤銷、整合後的下崗人員,可直接到市社保機構按企業辦法繼續繳納養老和醫療保險費並享受相應的待遇。因單位核減編制辦理提前退休手續的人員繼續由原單位管理,退休待遇按原經費渠道解決。

4.凡經費已實行或將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並由財政核定支出(含由經費自給調整為財政撥款)的保留事業單位,其離退休人員(含以後的退休人員)的離退休待遇按市人事、財政部門規定的標準核定,離退休待遇與基本養老金之間的差額部分由財政安排。

(五)經濟適用房分配

因轉企、整合、撤銷或核減編制需要分流安置的xx年12月31日前屬市財政撥款的在編人員,符合市政府批准的《深圳市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實施方案》(深府〔xx〕104號)規定購買全成本微利房條件的未購房職工,保留其按全成本微利價取得安居房全部產權的資格。

(六)工商登記政策

轉企事業單位應依法辦理事業單位法人註銷登記手續。轉企後依法辦理企業註冊登記手續,過渡期內可同時註明原事業單位名稱。

(七)權益繼承

1.事業單位轉企後,原由主管部門委託承擔的業務在過渡期內繼續保留(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能除外)。

2.轉企後經批准實行委託管理的事業單位,其資產納入市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過渡期內幹部人事管理和日常經營由市國資委暫委託原主管部門負責。

3.經營性公用場館的管理機構轉企的,轉企後實行委託經營,場館資產列為非經營性資產,資產管理部門可授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管理;行業主管部門會同資產管理部門代表場館業主,與場館經營公司簽訂委託經營契約。通過政府契約將場館營業收入分配(或虧損補助)辦法、場館維護和管理辦法、場租和服務定價規則、公益性義務以及退出機制等予以明確;經營管理單位在遵守契約的基礎上,按照商業原則經營場館。場館經營市場化後,對需要扶持的公益活動由政府進行採購或資助。行業主管部門與財政等有關部門商訂場館經營收入分配(或虧損補助)及公益活動採購或資助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