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閱讀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對於人的成長,閱讀是一項長期工程。在振興閱讀行動已取得初步成績的基礎上,為了將閱讀行動向縱深推進,使閱讀成為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自覺習慣;同時也為了有效構建國小生課外閱讀體系,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增長見識,發揮潛能,提高素養,滿足我校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特制訂具體方案如下:

一、 健全組織,建章立制,評價跟進,形成閱讀工程有效機制

為了確保學生閱讀工程有效、規範、深入、有序地開展,我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閱讀工程領導小組。各班也要建立相應的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以校長為主要責任人,班主任、語文教師為直接責任人的組織機構,具體負責好閱讀工程的落實。學校通過多種評價機制來進一步規範、約束,形成促進閱讀工程順利實施的有效機制,從而促進各班閱讀工程。

1. 調整課程設定,確保閱讀時間。

實施閱讀工程,首先要在時間上有所保證。各班要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針對各班自身的特點,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調整,儘可能保證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同時,學校要充分調動語文教師的積極性,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體系,從而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學校可以調整課程安排,把學生閱讀的時間排入課表,落實每周一節閱讀課;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時間組織學生讀書。

2. 建立評比制度,促進學生閱讀。

學校應充分認識評比的激勵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評比活動。每學期評選一次“書香班級”、“書香年級”,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組織“讀書明星” 評選,以班級為單位,每班評選1~3名“讀書之星”,為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組織“讀書小報”、“讀書筆記”評選,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讀書才能,展示讀書成果。組織美文誦讀、古詩文背誦競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誦讀古詩美文的積極性。

3. 納入考核體系,加強教學管理。

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強化考核評比激勵機制,是促進學校課外閱讀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的一個重要工作思路。把閱讀工程的推進落實納入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之中。

二、 整合課程,打造文化,形成合力,營造閱讀工程良好氛圍。

1. 最佳化校園環境,營造書香氛圍。

氛圍和環境是潛課程,具有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通過倡議書、板報、櫥窗、標語、讀書欄和文化長廊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廣大師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贏得學生及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使閱讀成為廣大師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學校充分挖掘學校的資源,根據開展閱讀的特色活動,進行合理改善與最佳化,從而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氛圍。

2. 打通學科壁壘,整合校本課程。

學校在實施閱讀工程中,要積極拓寬思路,把閱讀工程作為學校的亮點工程進行實施,打通學科的壁壘,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接,與開發校本課程進行整合,積極創辦閱讀特色學校。

三、 建立陣地,開發資源,實現共享,完善閱讀工程圖書保障。

1. 加強圖書室建設,建立閱讀陣地。

學校進一步加強圖書室建設,豐富學生的閱讀書目,滿足各年級學生閱讀的需求。配備“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讓每個學生擁有自己可讀之書。學校利用現有的圖書室和閱覽室。健全圖書借閱制度,方便學生借閱。語文教師要做好優秀圖書、報刊、雜誌的宣傳與推薦工作。

2. 加強圖書角建設,拓展閱讀空間。

教室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要重視班級圖書角的建設,想方設法讓圖書角發揮作用。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的圖書角和讀書園,促進學生間圖書的交流,將不流動的圖書變為“行走的圖書”,實現圖書資源的共享。配備班級小書櫥和敞開式書架,讓學生隨時都能拿到圖書,為學生閱讀提供更廣的空間。

3. 加強與社區聯繫,廣泛開闢書源。

學校積極與社會各界聯繫,廣泛開闢書源。採用召開家長會、開設講座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讓家長積極地為孩子購買書籍。

4. 建立電子閱覽室,擴大師生視野。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驗收與評估,學校現代化教育設備的大量投入,網路閱讀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學校要繼續加大硬體設備的投入,積極建設閱讀網站,建立讀書論壇,開闢教師、學生讀書部落格。學校要努力發掘電子圖書信息,擴充電子圖書的數量,提升電子圖書的質量,為師生提供閱讀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