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實施方案

班級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對完成教育和教學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讓班級充滿活力與創新,為了能更好的塑造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特定班主任方案如下:

經過一個月的接觸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針對這一情況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管理班級,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文明實小人”。

一、良好的班風的培養。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應該有良好的班風,正確的輿論。這種班風、輿論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為此,我同學生們共同確定了“我同班級共成長,班級因我而光榮”這一班級宣言。並將全班分為八個小組。每周評出“周星級小組”每月評出“月星級小組”並對小組成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讓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將關係到小組的榮譽,班級的榮譽。腦子裡時時刻刻想著小組,關心著班級。班上有了這種正確的輿論,壞的習慣和做法在小組,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會很快被制止。學風、班風便可形成良性循環,達到預期效果。

二、常規教育常抓不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常規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班風的優劣。因此,在班級進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這學期,我將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重點落實好《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每一項規章制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新的約束。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利用晨會及班隊會的時間鞏固學習《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為此,我在班級設立了八個小組,每個小組民主選出一名小監督員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並在晨會時間進行前一日總結,通過監督員的匯報,評出“最佳表現獎”。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本學期重點解決上課坐姿、寫字姿勢、課前準備工作,每晚寫完作業整理作業本等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訂正。具體要求學生:坐姿:胸離課桌有一拳。雙手在課上相疊搭好,腰不彎;執筆:拇指、食指離筆尖一寸長;寫字、讀書,眼離書一尺遠,讀書時雙手拿著書兩側下方,書稍向前傾斜。下課離開座位前作好三件事:準備好下節課的學習用品,對準桌線,揀起底上的垃圾。鈴聲一響,馬上進教室坐好。這一方首先由班主任在班上做正面教育,不厭其煩,從細處抓,真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由班主任和監督小組長提醒監督執行。並以小組比賽、競爭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班級紀律的管理

1.課堂紀律:

首先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制定出相應的獎懲辦法。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將平日成績納入“星級小組”的評比之中。這樣學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動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遵守紀律。由於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這樣變被動的各種要求為主動的行為,有助於學生將文字內化為行為。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鬆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鬆的氣氛。為此我教育學生:下課鈴響後,要有秩序地下位離開教室。在教室、走廊都要“慢步輕聲”,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在走廊里追逐、瘋打鬧。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準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也不準在樓梯上跳或一步邁兩個台階。要走在指定的中間樓道。上廁所自成一隊。不到操場邊上玩耍。課間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看看書、或做做遊戲等。由個組小組長負責。間操作到:靜、齊、快。頭對頭,肩對肩,走路挺胸抬頭,雙臂擺動規範,口號響亮,做操動作規範到位。由軍體委員負責組織、檢查、評估。學生間操表現與“星級小組”考評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