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東省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有感》

山東省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有感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第二中學 馮建民

xx年5月13至14日,學校派我參加了在泰安市舉行的“山東省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研討暨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中期總結會議”。會議日程是兩天,5月13日上午在泰安師範附屬學校五樓多媒體會議室聽取專家報告,下午分國中、國小兩個學段進行課堂教學觀摩和點評。國中在泰安六中進行,國小在泰安師範附屬學校進行。5月14日上午繼續在各個點上進行課堂教學觀摩和點評,下午在泰山大酒店會議室課題組學校進行課題的總結。

短短的兩天緊張又充實,收穫頗豐。下面就將我的一些瑣碎的感想和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交流共勉。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相互關係

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國小至高中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這四個方面是國家為了幫助學校更好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而特別指定的幾個領域,而非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領域在邏輯上不是並列的關係,更不是相互割裂的關係。“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則是“研究性學習”探究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四大指定領域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

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定領域相結合,也可以單獨開設,但課程目標的指向是一致的。總之,指定領域與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經過幾年的實驗改革,我省的綜合實踐活動取得重大成效。

通過聆聽省級專家和領導們的專業性報告以及觀摩省級教學能手們的觀摩課,不難看出,經過幾年的新課程的實驗改革以及研究,以勞動與技術教育為主線,充分發揮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體性、引領性、學科性的優勢,突出它的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恰當地引進研究性學習方式,注重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整合發展其他教育資源和學習板塊,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更豐富、開設有載體、效果更明顯。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把主體意識、目標意識、決策反饋意識、矯正意識和情感意識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準則,以問題的解決為載體,以活動設計的探究性、交流設計方案的互動性、實踐操作的互助性為主要學習特徵,達到目標追求的綜合性。

初步形成:“學校+中心+基地”教學模式,形成:融合式、拖帶整合式、並進式和單開式等多方式實施模式。

模式的基本流程: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創設情景—指導調查—引導反饋—啟發分析—組織反饋—分層指導—提供機會—總結拓展

學生活動:產生需求—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初步設計—技術論證— 實踐操作—展示作品—自我評價學生點評創新

三、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其他基礎課程學科。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具有互補性。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如下特性。

1、整體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範圍包括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必須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於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2、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4、生成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生成性。這是由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取向所決定的。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計畫性的一面。但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卻是生成性,這意味著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二者既有其相對獨立性,又存在緊密的聯繫。具體說來,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聯繫:第一,學科領域的知識可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第二,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況,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和某些學科教學打通進行。因此,妥善處理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的關係,既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課題,又是一個富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課題。

四、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各個學校重視程度不一樣,有些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制度保障力度不夠,缺乏整體的規劃,課時不足等問題。

2、教師隊伍建設滯後。很多學校由於對不重視,所以對於主頁教師隊伍的建設存在應付隨意的現象,今天叫這個老師教,明天叫那個老師教,沒有長遠建設規劃和長遠的眼光,更不能有效管理。

3、對課程的定位錯位,偏離國家課程的方向,同校本課程、地方課程,混為一談。正如王秀玲主任所言:“國家課程地方化,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單一化”。

4、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窄化、研究形式庸俗化、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選題脫離學校學生的生活實際水平,不能體現學校社區的特色。

5、教師困惑迷茫。如何處理與學科教學的關係以及如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等問題是教師困惑不不堪。

6、由於設計到學生的安全責任問題,學生的很多活動手到限制,活動方式單一,空間封閉,過程短暫,學生不能獲得豐富的體驗。

7、缺乏可行性評價和有效地評價。

以上是我的一些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收穫和所感,僅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