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在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廣大教師的觀念、態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資料等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同時,由於我校地處農村,生源素質低,學生的家教水平、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參差不齊,導致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課程理念與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矛盾,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推進。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初步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饋乏。

2.課堂教學的形式僵化、教條,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意識。

3.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的實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學讓教師無法顧及各個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5.農村學校學生家長對教育重視不夠,學生學習習慣不夠科學有效。

針對上述存在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目標:

研究學生的性格特徵以及隱藏在性格特徵背後的學習風格,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次教學,實現個別化教學,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學有效性。具體目標分為:

1、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制訂相應的學習方法。

2、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讓不同風格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喜悅,

實現三維目標。

4、結合不同學生學習風格培養的學習習慣。

5、讓不同風格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實行多元評價方式。

三、研究內容:

1、農村學校學生學習風格的類型。

2、學生學習風格形成的各種原因。

3、不同類型學生學習風格的特徵。

4、不同類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學習習慣的特徵。

5、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採取的教學策略的研究。

6、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採取的學法指導的研究。

7、結合學生學習風格所採取的評價方式的研究。

四、研究意義:

1、組織、實施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實踐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因

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2、培養一批觀念新、素質高、應變能力強的教學骨幹教師。

五、研究對象:

1、研究對象:xx級初一年(1)、(2)學生

2、研究科目:數學、生物

六、組織機構:

組  長:楊xx

副組長:吳xx

成  員:張xx、黃xx、黃xx、李xx、吳xx

七、理論依據:

1.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潛力,只要給以適當的外部條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一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理論揭示了學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潛力。

2.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是與科學主義相對立的現代哲學思潮。到19世紀,實證主義誕生、科學主義取得了理論形態。幾乎與之同時,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也誕生了。人本主義講人,講的是個體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統一的人。人本主義理論十分注意人的個性、重視理性和感性的統一,注重人的個性發展,它與新課改“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相統一。

3.建構主義理論: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這一闡述為本課題的組織、實施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實踐研究提供了實質性理論支撐。

八、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擬用兩年多的時間(xx年4月——xx年7月)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調查研究和準備階段):學習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研討、制定開展活動的方案。第二階段(實驗階段):用一年時間完成,上課以及實踐活動。進行微型研究,實驗總結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研究,收集整理較為系統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研究。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利用一個學期時間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及論文,制定與學生學習風格相對應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