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觀後感15篇

電影《焦裕祿》上映後,我跟隨著學校組成的龐大隊伍進入電影院,看過之後,情感太過豐富的我,怎經受的住這樣感人的畫面,看著看著,不禁一次一次的落下了滾燙的眼淚。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么剛強的性格,多么頑強的意志,多么韌拔的氣節。

記不清哪朝哪代哪位詩人寫下的詩:“位卑未敢忘憂國”。更有人人皆知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焦裕祿,一位普普通通的國家幹部,在當時既沒有漂亮的汽車,更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他的心中永遠裝的是蘭考的百姓而惟獨沒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藏克家詩中的老馬,魯迅筆下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再回顧一下吧!這可歌可泣的讚歌。

在他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著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采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直聞著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後的寄託,最後的遺願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

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悲壯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沒有歌聲便沒有生命,尤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生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四)

在縣會務中心觀看電影《焦裕祿》。通過觀看,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民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民眾之中,和民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

一、學習焦裕祿精神,提高黨性、道德修養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兒子、黨培養的優秀幹部,作為一個父母官,他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有著一顆愛民的仁厚情懷,深入百姓,體察民情,訪寒問暖。他前往蘭考縣委報到,衣著簡樸,輕車簡從,一路步行,當他看到一群飢餓的孩子時,他拿出了自己攜帶的全部乾糧;當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議時,他提議與會同志先到蘭考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後逃離家園的決絕,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說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已經十分羸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他還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面對雙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祿同志深情地說出“我是你們的兒子”,這是怎樣的一種人民情懷!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