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心得體會

觀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心得體會

近日,我們觀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覺得深有感觸,電影通過講述周總理在河北伯延考察期間與老百姓之間發生的感人事跡,真切的展現出一個親民勤政的總理形象。結合目前所開展的第二次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認為周總理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為民務實清廉”,是我黨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好榜樣。

xx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該片在歷史中探尋真知,深具歷史意義。創作者不迴避矛盾,對那段曲折歷史充滿一種深深的惋惜,正如片中周恩來面對因大食堂造成的飢餓中的伯延公社的百姓,沉重地說:“你們哭肯定是有委屈,我來晚了“,”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我應該向你們道歉!”對於藝術作品而言,這只不過是偉大心靈的回聲罷了,而作為一種歷史自覺,這其實就是我們共產黨人負責任的的深刻反思。也正是有了這種歷史自覺,我們才有了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才有了我們當下的時代自信。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應該說,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對於那段歷史的認知,大都來自於父輩的講述以及網路。就本人來說,每逢家裡有好吃的時候,父母都要用看起來有些絮叨的方式回憶一下那段 “低指標,瓜菜代,菜湯里照出月亮來”的真是歷史寫照。而本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發現電影中展示的很多情節和父母的講述一模一樣,這些影像無疑比口頭講述更能讓我們感同身受,發人深思!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呼應了主流思潮。黨的十八大指出:說過 “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那么為什麼不走老路?如果我們看了這部電影就會明白,我們中國人曾經經歷了怎樣的挫折和反覆、曾經經歷了怎樣的痛苦、曾經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確定了今天的發展道路從而獲得了今天的物質生活水平。

密切聯繫民眾,始終保持與人民民眾得血肉聯繫,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處於聯繫民眾第一線,在傳承和弘揚密切聯繫民眾上,必須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創新,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正在進行的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更加牢固的“民眾觀”,從而更加自覺地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呈現的正是一曲領袖與人民民眾血肉相連的頌歌。

一是認真聽取民眾呼聲,工作不走過場。周總理像拉家常一樣,就坐在門坎兒外和張二廷對話,認真了解了大食堂真實情況及村幹部作風的各種問題。總理這種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使得人們願意講真話,敢於講真話。

二是態度誠懇,敢於承擔責任。面對人民民眾提出的各種困難,周總理一點也不尋找藉口,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啊!”

三是廉潔自律,勤儉節約。周恩來總理在吃飯時一看桌子上的紅燒肉和雞蛋,就將一條已邁進屋子的腿又邁了出來,而後來吃連弟奶的拽面,卻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周總理,以總理為榜樣,要堅決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真正做到清正廉潔,自覺接受民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