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黨員焦裕祿觀後感

2024年3月18日,習總書記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開門見山“我之所以選擇蘭考作為聯繫點,一個重要考慮就是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我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瞬間,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精神的熱潮。
焦裕祿,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聽著他的事跡、看著反映他精神的電影和電視劇長大,但是每次聽下來、看下來,都會再受一次觸動、受一次教育、受一次啟發。1962年冬天,焦裕祿來到河南蘭考縣任縣委書記,那一年,正是這個飽受風沙、鹽鹼、內澇之患的老災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毀滅性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從到那兒的第二天起,他就帶領全縣人民開始了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努力改變蘭考的貧困面貌。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人民民眾,念念不忘黨的工作,充分體現了一個偉大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焦裕祿的事跡感人至深,在於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刻不忘黨的宗旨;在於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繫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還在於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清正廉潔,敢於擔當,敢於負責。他是黨和人民的好乾部、好兒子,更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雖然焦裕祿同志己經離開我們50年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寶貴財富,時至今日,我們在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要深入學習、大力弘揚“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第一,要學習焦裕祿同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精神。作為一個父母官,焦裕祿同志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有著一顆愛民的仁厚情懷,深入百姓,體察民情,訪寒問暖。他到蘭考,不是為了做宮,而是去為民眾服務,為民眾謀利益。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的面前;在民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他提議參加縣委會議的同志一起到蘭考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後逃離家園的情景,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說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已經被病魔折磨十分脆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當面對雙日失明的老人,他深情地說“我是您的兒子,毛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他這種親民愛民的行為,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富足,再沒有舊日蘭考饑民背井離鄉、逃荒要飯的景象。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不禁思考,我們在面對民眾訴求時,是否還能記得人民民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否還能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時刻想著民眾、愛護民眾、關心民眾、幫助民眾解決困難?是否還能與民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繫?我想這也正是我們黨要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原因,因為有太多黨員幹部已經模糊了自己的初衷和理想信念,淡薄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忘記了“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警示。
第二,要學習焦裕祿同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以後,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以後,始終繼承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身不離勞動,心不離民眾,艱苦樸素,不失勞動人民的本色。面對蘭考自然災害的肆虐和貧困落後的實際,他不等不靠,帶領全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奮力拚搏、自強不息。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他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應該首先想到他們。要把這些錢用到改變蘭考面貌的偉大事業上去,用到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祿還經常教育子女做髒活,到最困難的地方去,穿衣要樸素,生活要節儉。這點點滴滴都是他艱苦奮鬥精神的體現,也正因如此,他更受民眾的愛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對五彩斑斕的社會,一些黨員幹部逐漸把艱苦奮鬥的精神淡忘了,認為時代變了,再提艱苦奮鬥就過時了,開始追求物質條件、貪圖享樂,這都給黨和政府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們要學習焦裕祿精神,始終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進一步密切同人民民眾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