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

(七)創新和完善巨觀調控方式。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完善巨觀調控,採取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措施,適時預調微調,更加注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

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和總供求格局實施巨觀調控,穩定政策基調,增強可預期性和透明度,創新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增強針對性和準確性。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增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性。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以可控方式和節奏主動釋放風險,重點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路安全等方面風險防控能力。

四、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

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支持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場取向改革。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更好輻射帶動其他地區。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培育若干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增長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最佳化開發新模式。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高起點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產業最佳化布局和分工協作。

(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注重通過法律和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

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類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