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優秀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姓名:

學號:

社會實踐報告

今年春節期間,我和同鄉的幾個學生一起,採取典型抽樣的方法,調查靜蘭村的幾個方面的情況,反映在黨委政府領導下農村各方面的發展情況,有利於我們增加社會閱歷,豐富社會經驗,提高我們的社會調查能力。我們總結了七個方面的情況:

1、財政支出狀況

根據政府有關檔案規定,村委委員每人每月可領財政補貼100元。

2、公共衛生狀況

生活用水:1-6生產小組基本上用自家的井水(水質已經通過有關部門鑑定)

7、8、9生產小組用自來水

公共設施:廁所都已經有了兩隔、或三隔的化糞池

種殖設施:現在種植蔬菜主要是種植反季節的經濟作物,採用小棚種植方法,利用自來水自動噴溉;搞無污染種植。

養殖設施:向種養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業,打牢農民增收的基礎。做強做大糧食產業,加快發展經濟作物特別是特色產品和園藝產品,積極培育種植業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養殖業,積極推進專業化和規模化生產,發展集約化經營,充分發揮畜牧水產業的增收作用。以前搞養殖是放養的多,現在都是搞圈養。這樣,對環境的污染就減少了。但是,由於是農村,耕牛多,出去幹活時,搞得地上經常可看到牛糞。

流動人口居住環境:普遍很差。污水排放不當、生活垃圾處理不當、臭氣熏天、蒼蠅到處飛。安全衛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3、農民醫療狀況

在1997-XX年曾跟其他醫療單位做過合作醫療(合醫但不合藥)、醫務人員的工資由村委支付,現在靜蘭村有衛生所2所(原來有4所),基本上可治療一般的病情、解決本村村民的小病痛問題。醫生基本上是中專畢業生,並且他們要定期進行培訓。在藥品管理方面,上級單位定期下到衛生所進行檢驗。

4、信息來源和信息狀況

強化對農民工的培訓和服務,大力增加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搞好農民外出就業的指導服務,加強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監測,為農民提供轉移就業信息。配合有關部門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及時兌現農民工工資,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本村村委根據農民需要,(1)定期舉辦有關養殖或種養的培訓(請推廣站的農技師、郊區的農業教授來搞培訓)(2)為每個自然屯征定農業科技報以及廣西人口報;(3)為豐富本村村民知識,村委定期開放圖書館。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為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訓效果,應由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政府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繼續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戶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搞好村鎮規劃,加強環境治理,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建立健全農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健全規範村務公開制度。建立培養和造就農村能人的機制,營造鼓勵能人幹事業、支持能人乾成事業的社會氛圍,為廣大農村能人施展才華、創業致富、帶動一方,給予必要的支持,開闢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