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民政局的實習報告

我在民政局辦公室實習期間,辦公室雷主任給了我許多宣傳民政工作的小冊子,包括《民政一冊通》、《社會救助》、《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基層政權建設與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行政事務管理》。這些印刷精緻、內容簡易通俗的小冊子是湖北省民政廳用來普及民政知識的。雷主任首先讓我熟悉民政工作的範圍和程式,要求我認真地學習這些小冊子。通過認真的閱讀,我初步了解了民政局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範圍,我發覺民政工作的絕大部分內容都與社會工作專業理論與實務方法相聯繫,即使那些類似政府部門職能的工作也與社會工作中的社會行政有關。在我國,把民政系統視為與社會工作專業聯繫最密切的部門這一觀點是非常貼切的。然而,民政工作畢竟又與社會工作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民政部門是政府部門,行使的是政府職能。而按照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卻是一種由一群社會工作者在特定的機構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自助的服務活動,它不是一種政府職能。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

一方面,政府確切的說是民政局在做著社會工作者們做的事情,而他們卻很少有人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依然沿襲政府部門的那一套工作方法去為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人群服務。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又不是政府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素養卻又無處施展。一方沒有專業理論指導、缺乏專業實務經驗與方法技巧;另一方則是具備專業理論知識、了解專業實務方法卻又與其民政工作體制格格不入,不能更好的利用社會資源為有困難的群體服務。在我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中南民族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與武漢市洪山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可以說是形成了這樣一種關係,雙方互相學習,在交流和互助中共同進步。辦公室雷主任和我談了許多,他們對社會工作這一門學科很感興趣,同時他也談到他們民政局的工作人員都不是從社會工作專業出身的,第一是因為社會工作是一門新興學科,沒有太多人了解;第二,民政局畢竟是一個政府職能機構,雖然與社會工作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但因為是由政府主導的,所以沒有社會工作者那樣的公益性和無償性。同時他認為,在當代中國,社會服務機制還不是很完善,在許多方面存在欠缺,單靠政府部門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專業人員來進行互補。他還說,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社會工作專業確實與社會的發展和和諧息息相關,但是社會工作必須走一條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

實際上,我在辦公室實習期間,並沒有介入到具體的工作當中去,除了熟悉民政部門的業務範圍,幫助辦公室列印和收發檔案等工作,我沒有做什麼極有價值和意義的工作。這主要是因為辦公室主要負責統籌安排,不像各個具體的科室主要負責的是某一個具體的工作,如殘聯辦公室主要負責殘疾人聯合會的工作,而社團科主要負責社會團體的工作,老齡委主要負責老年人的工作。但是短短的實習,也讓我了解了許多學校、老師、課本教不了的東西,例如工作態度、工作技巧、工作方法等等。也讓我知道了其實我們大學生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還是有一些脫節的地方的,社會工作確實要走一條本土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專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