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習報告:彷徨到堅定的轉變

轉眼間。大一結束了。經過短暫的假期實習。更加堅定了我作為一個傳媒人的理想。

2024年8月4號。我來到徐州礦務集團龐莊礦宣傳科電台交通部開始了實習。職務是記者。我先是參觀了電台的直播間。觀看了節目的直播過程。也了解了錄播節目的流程。我的實習老師吳罕對我說:“給你一星期的時間去熟悉工作內容和環境。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來問我。”起先我簡單的認為怎么會需要那么長的時間呢?記者不也就是每天跑跑新聞寫寫稿件嘛。隨後的一星期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首先。每天早上九點鐘。交通部的記者們要召開例會。每個人都要總結前一天的工作並闡述當天工作安排。如果接到活動通知。那么每個記者還要為活動出謀劃策。說出自己的看法。遇到交通突發事件。工作安排也會重新計畫。我發現。每天的例會。從來不會有人遲到。而且大家都會在會前10分鐘就到達會議室。這種敬業精神讓我欽佩不已。

會議結束後。我就坐在指定的辦公區域閱讀老師每天給我規定的新聞稿。了解交通部節目的風格。總結稿件的內容、方向。還要熟知平時和交通部往來密切的部門的聯繫方式。經過一星期近300篇稿件的閱讀。我已經基本把握了節目的特色。但是我還是更期待第二個星期的真實的記者生活。

第二個星期開始了。在例會結束後。我跟著吳老師來到新聞發生地。用錄音筆記錄採訪對象的每一句話。我發現。當記者必須要反應靈敏。在最快的時間內想出有針對性有內涵的問題。並且需要和受訪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一般採訪都是在上午。下午就會在辦公室里將受訪者的音頻整理成文字版。用專業的音頻剪輯軟體將音頻剪輯出適合電台播出的聲音稿。在整理音頻的時候是對記者速記和聽力的一大卡宴。然後寫一篇當天採訪新聞的稿件。因為我並不是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所以寫出的稿件往往存在較大的問題。這時老師總會耐心的指導。並幫助我把稿件修改到滿意為止。如果第二天需要口播稿。那么記者當天還要在錄音室自己錄音。從這我看出記者並不是簡單的寫稿採訪。現代社會需要一個編播導一體化高素質的人才了。當記者的另一大必備素質就是要有十足的耐心。比如去採訪某些會議,是要等到會議結束後才會給記者採訪的時間。而等待的過程中就成了各家媒體結識人脈的好機會。所以。做一個好記者並不是孤軍奮戰。團體的力量也是成功的關鍵。

兩個星期實習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以下幾點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1、真誠待人。

作為一個新聞人。而我自己本身是個相對比較內向的。不太擅長主動和別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實習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剛開始實習的幾天內。我比較怯生。面對沉默不語的尷尬。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與別人主動交流。在工作的時候同樣也要積極主動地與老師交流。在今後的社會工作中。工作不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那是幾個人或是一個團隊的工作。而且你還必須去幫助別人或是接受別人的幫助已完成工作。因此你不能期望你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任務。或是看到別人有困難也不去幫。雖然此次我是來實習的。由於對業務的不了解以及專業知識的不熟悉。只能夠在領導的安排下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但是我也很積極地去幫助別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比如在實習中,在領導沒有分配任務的空暇里。我就常主動詢問周圍的工作人員有沒有需要幫忙的。有時候別人也不好意思麻煩我。我就主動協助他們的工作。這樣子不僅鍛鍊了自己。幫助了他人。還融洽了你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在以後的工作中人家也更樂意和你交往了。由此我深深體會到真誠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僅要學會如何做事,更要學會如何做人,正確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這關係到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個人成長進步。孤芳自賞、自視清高的人很難融入大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