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認識實習報告

為了更好的學習大三將要開設的專業課,了解水利行業的前景,增加同學們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興趣,學校為我們織了一次認識實習機會。本次實習我們選擇了邯鄲周邊三個比較大型的水庫,分別是口上水庫(京娘湖)、東武仕水庫、岳城水庫。

一、口上水庫

口水庫是我們實習的第一站,它位於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部北洺河上游,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藉其山川水色開闢成為旅遊風景區和避暑勝地。水庫的庫容不大,屬中型水庫。隨著老師的帶領我們首先參觀了水庫大壩,了解了河流的上下游和左右岸的判斷方法以及庫壩的分類。大壩分為土石壩、重力壩、拱壩三種,而口上水庫採用的就是由漿砌石築成的重力壩,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初步了解了重力壩,一般情況下重力拱壩常建築於較寬的河谷,其厚度較大。重力壩是靠壩體的較大的重力從而與地基形成的較大的阻力(f=μn)工作的。接著我們又詳細了解了口上水庫大壩的構成。大壩有三個部分:擋水壩段、溢流壩段、電站壩段。溢流壩段有5個泄洪洞保證汛期水庫上游來水超過水庫警戒水位時大壩能夠及時的放水。泄洪洞的閘門是卷臥起閉式閘門,閘門要求止水性能足夠好,所以在閘門的後邊裝有p形的止水橡膠。在泄洪洞的下邊我們可以看到光滑的混凝土斜坡。斜坡有三段組成,最上面一段是橢圓弧面,中間是一段平面,最下面是一段圓弧面。整個斜坡都是依據水流規律設計的,其中最下面的圓弧面的作用是挑水消能,把從泄洪洞中排泄下來的擁有很大動能的水挑到空中使其互相碰撞削弱水的動能從而減輕水流對壩前地基的沖刷,防止壩基失穩威脅大壩安全。在壩的頂部有一座橋交通橋和一座工作橋,其中交通橋連線兩岸公路,因此水庫大壩通常也肩負著交通樞紐的作用。而在交通橋旁邊的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就是閘門起閉室,它的下面的橋狀的建築屋就是工作橋。通常情況下一座有發電功能的水庫都會擁有這兩種橋的。起閉室裡面安放著卷揚機用來對泄洪洞的閘門進行起閉操作。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電廠,按電廠與壩的位置關係可分為壩前式電廠、壩中式電廠和壩後式電廠。口上水庫屬於壩後式電廠,它的總裝機容量為1120kw(有兩個水輪發電機其中較大的為800kw較小的為320kw)年平均發電量為232.85kw/h。水庫的水經過大壩攔截蓄積到一定的高度經一段輸水涵管進入渦輪機帶動渦輪機鏇轉,這樣水的勢就轉化為渦輪機的機械能,渦輪機又帶動發電機鏇轉從而產生電能,這便是水庫發電的原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認識到水庫作為一個重要的水利樞紐有很多效益,其中防洪效益是最首要的也是最大的,雖然它無法用經濟價值直接兌現但防洪關係著水庫周邊地區的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應該是我們首先考慮的。我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以後進行水庫的設計一定要把水庫的安全和防洪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水庫還有很多重要效益:發電、灌溉、旅遊、養殖,生態。發電是水庫經濟效益的直接體現,一個運轉著的水輪機能給電站帶來很大的效益。而旅遊、養殖就是水庫的重要的關產業。但其中有我們必須重視的,搞水庫養殖是以犧牲水庫水質為代價的它會影響水庫旅遊業的發展。

二、東武仕水庫

東武仕水庫是我們實習的第二站,它是邯鄲是水利局所屬的最大的水庫,位於邯鄲滏陽河幹流上。由躍峰渠引漳河水作為主要水源,屬海河流域,其控制流域面積340平方千米,是一座以防洪和工業供水為主,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水庫始建於1958年,1970~1976年擴建成為大(ⅱ)型水庫,1993年——1999年進行了除險加固,總庫容1.615億立方米。隨著水庫工作人員的講解們了解了東武仕地區的降水情況,水庫的歷史、庫容以及水庫為邯鄲的經濟發展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東武仕水庫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為556mm,並且75%的降水都集中在7~9月屬於降水較少的地區,因此水資源就顯得很短缺。而東武仕水庫充份發揮地表徑流的調節作用,自建庫以來累計向邯鄲地區的工農業供水116億立方米為邯鄲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東武仕水庫的設計最高水位為109.68m, 汛限水位為104m 目前水位為103.6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