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財務社會實踐報告

幾天下來,我對公司的各方面業務漸漸熟悉了,和同事間也有了了解和溝通。我的認真和好學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總經理開始交給我新的工作,去外勤作報稅申請等。雖然每天在路上的時間比在室內的時間長了很多,每天頂著烈日穿梭於各個國、地稅所,可是我工作得很開心,畢竟我得到了我需要的知識和經驗:出現問題時如何與稅務局的工作人員溝通,如何獨立完成第一次接觸的工作。當然了,這些經驗除了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外,更多的是公司老前輩傳授與我的,有了他們的幫助我才能更順利更有信心的完成各種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我在代開增值稅發票時,為了7分錢,一上午跑了三趟城關區國稅所。儘管以前在稅法課上詳細的學過增值稅,也知道17%和4%,6%的稅率差別,可是當我到了國稅所領到申請表時,依然暈了。拿著表,看著發票,我一下子連購貨方與銷售方都分不出來了,銷售單位應填寫不含稅單價也忘了,甚至是稅率也搞不清了。當時心裡急得要命,心想填不好就這樣回去問他們也太丟臉了。我拿著檔案袋一個人在大廳里問來問去,稅務局的工作人員態度很差把我推來推去的,最後也沒問出答案。也許我的問題提得太小兒科了。沒辦法,我找了一個角落坐下來,拿著一堆表心平氣和起來,反覆仔細地看了看這些表,回憶了一下腦海里星星點點的知識點,再與這些表格上要填寫的內容聯繫立起來,終於,又算又寫又改把它們填好了。 把填好的表格交上去,當看到工作人員陰轉晴的表情和蓋在上面的紅章時,我的一顆心落地了。 

真正的麻煩出現在第二天,我去稅務所取開好的增值稅發票,交了手續費後也沒核對就回公司了。到公司把發票交給主管,主管接過發票當即說:“不對,數打錯了。”我一聽就傻了,主管怎么一下就能看出數不對呢,我卻一點也沒注意到,這個數還是我算出來我填的呢。主管說,原來銷售的金額是20790元,它打的是20789.93元,差了7分錢,拿回去讓他重開,不然我們無法做帳。是呀,差一分錢也不行。可怎么會查出這7分錢呢,難道是稅務局打錯了?我懷著好奇又鬱悶的心情返回稅務所,可使稅務人員重新錄入後竟然說計算計打出來的就是這個數,所以沒法改。我當即火了,哪有這個道理呀,計算機也是人設計出來的程式,我回去怎么交待啊!可抱怨有什麼用呢,我只能再回去求助同事,當時我的心情沮喪極了。 

回到公司,同事吳姐幫我看了一下說可能是由於計算的過程不一樣產生的數字誤差,只要把單價多保留幾位小數就可以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保留6位小數。這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用吳姐的方法,我把數對上了,於是再一次返回稅務所,終於把增值稅專用發票準確無誤地開出來了。對於我的失誤,總經理並沒有批評我,只是對我講,做事一定要細心,對於工作還要講方法,要學會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事情。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在自己的工作日記中寫道:“今後的工作不只要細心更要用心,不能為了快而把好給忽視掉了。我想自己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對待工作,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想到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保障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在後來的工作中,無論是銀行,還是稅務局,我都能從容應對,待人處事上成熟多了,看上去也不再像一個冒冒失失的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