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調查報告——之園林的認識

實習調查報告——之園林的認識

社會之大,無奇不有!城市之多,千奇百態!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們一個調查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小的時侯,常聽大人們說,“進入大學,就是一隻腳踏進了社會。”這話在剛進大學的時候才有所理解,學校的學習生活不再像國小、國中及高中那樣受家長、老師的壓制,留給我們的卻只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我們可以自己安排時間,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參加各類活動。我喜歡現在的專業,更喜歡關於專業的一些社會活動,這個暑假我拿著學校的檔案,來到了浙江利眾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協同由我校園林系畢業的周佳均學長做了一個星期的實踐活動。 

(教育)

放暑假了,我坐上了回家的火車,火車慢慢的向前駛,視野也隨著火車的移動靠近諸暨,發現又綠了……是啊,近幾年,政府越來越重視環保,大力發展綠化帶,園林專業不僅在我市更是在全國各地發展迅速。前幾年,我市的母親河——普陽江污染嚴重,就是因為上游地區植物破壞嚴重。 

學長告訴我現在我市樹種也越來越多了,有些樹是以往從來沒見過的,而我們這個專業要求我們能夠掌握多種樹種、植物的名字、性能。而切不同的樹對防洪防沙等的作用各不同,這就要求規劃設計者通過對其性能的了解來選擇規劃,合理種植,又如在規劃城市廣場時需要美觀多於作用的樹,而且需要四季長存的樹種及植物,可以選香樟、榕樹或羅漢松等植物。 

學長還分析了中國的古典園林設計風格及現代的設計風格:我國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城市園林自古就講究詩情畫意,講究把人生哲理和文人的體驗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對於園林設計師來說,中國傳統園林是經過藝術再創造的自然。我們在設計過程中,繼承並發揚中國的古典園林,並充分考慮到人們的心理需求和視覺感受。景觀上增加層次,除亭以外還設有瀑布、迭水、漫流、山泉、池、溪、湖、井等多種水的形態,同時在園林內堆假山,對自然進行再創造,滿足人們的享水性和觀賞性,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身心都十分疲憊,傳統的古典園林使人們親近自然的同時得到心靈的安慰,受到古代文化的薰陶,使其沉醉其中。創造風景的同時,需植樹、鋪路、架橋,對其進行潤色,達到混然天成的設計風格。在空間布局上,我們用多種手法來組織空間,創造空間,例如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方法,達到非常之意境,大面積草坪與近山林木呼應形成非常開朗、自然空間,開闢大小不同的廣場,道路以隔障的手法形成游賞休息而有聯繫的空間。園林中的植物配置能夠表現出內在氣質風韻,因此設計上要求我們主題要突出,重點要明確。以其"科學的內容,園林的外貌"比較完美地表現出來,也形成自已特有的風彩。此外以植物配置圍合出爽朗的空間和幽遽的疏密空間,以及運用園林植物的體型、色彩襯托建築,創造出欣賞景色的最佳視線。在設計中,我們考慮了人和社會心理,努力創造和發揮自身優勢。百尺竿頭,永無止境。願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園林藝術盡我們的一份薄力。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主題緊扣時代的脈搏,體現現實社會的精神面貌。現代的景觀設計立意新、起點高,符合時代審美情趣,考慮利用藝術構思與總體布局,景觀創作手法予以體現。在設計中我們遵循"以人為本"做人性化設計。居住區綠地總體設計風格根據居住區的建築風格、名稱、使用者情況等進行確立,以植物造景為主,因地制宜地設計喬、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原則上達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花開不斷。用豐富的植物材料來突出植物造園風格,適當添加園林小品、雕塑、噴泉等,使綠化風格充滿現代氣息。使人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地休息和欣賞,拉近了人與自然間的關係,追求人與自然共生的樂趣。在道路設計中,採用大手筆,大色塊的綠化手法,講求大效果,追求大氣魄。突出風格和北京的特色,景點設計要創新,成為點睛之筆,講求層次、花色葉色的配置,花壇、花帶、花堆的安排。微地形、細團式種植方式,綿延的花叢、花帶和爬在護網上的多季花開垂直綠化植物,體現"花團錦簇、賞心悅目"的自然氣息。我們一律"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養護管理",國求有較高的綠化水準,實現"精品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