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實習日記

XX年8月23日

昨天下午,一個秘書拿了一本《財富管理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當時沒有來得及好好看,今天上班就拿出來翻閱了。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服務內訓總結部分,有創新還有案例講解。北京管理部為了適應現在形勢的需求,改變原有的"以新產品、新服務為導向,以團隊條線為基礎"的行銷模式為"導入式行銷"。

原先支行每周二會對相關服務人員進行新產品培訓,如果沒有新產品,就不培訓。這樣十分被動。而且僅有相關條線的員工知曉。比如零售業務有新的產品,如果客戶到支行問大堂經理,大堂經理會回答不知道。這樣十分不利於產品的行銷。

導入式行銷是把支行作為一個整體,從客戶進入支行開始,諮詢、等待、辦理業務時都會聽到產品的信息。反覆的導入會讓顧客加深印象,即使當時不買,如果日後有需求,也能夠想起來民生的金融產品。

培訓員工時,民生實行了"四位一體組合拳模式"- 單兵作戰、組合作戰、實戰演習、常規培訓。通過小班培訓提高個人零售能力;在各自支行實踐,鍛鍊團隊協作能力;跨支行交流學習,複製成功經驗,提高產品銷售能力;通過傳統日常例會、培訓,提高服務標準化程度。

這個模式在XX年上半年在15家支行試行,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現在民生正在進行二期培訓。一位大堂經理在提及她的收穫時表示通過培訓中的演練,大家敢說了,同時她認識到了銷售技巧的重要性。在對產品有了深入了解、對銷售規範化流程有了切身體驗,在團隊中的隊員相互鼓勵、支持,為了同一目標奮鬥的時候,每一個隊員都有了底氣、勇氣和動力。技巧其實就是成功經驗的積累,學習已有的比自己探索新的要容易得多。

一位理財經理認為培訓對她最大的影響是思維的轉換 - 從按步就班的完成任務到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她知道工作可以做的不一樣。一位客戶服務主任實踐了培訓中學習的"一對多"行銷,即對等待辦理個人業務的客戶進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並提出了使用ipad輔助銷售的想法。結果顯示,"一對多"的行銷模式加上ipad的使用,有效的引導客戶發現自身的需求,而且能夠讓客戶快速了解多種產品以滿足需求。

銷售不是為了讓客戶被說服買了一次而再不登門,而是要讓客戶真正從心裡認識到自己的需要,在未來依然有意願繼續購買。讓客戶發現自身需求的目的,是為了給客戶提供產品及服務滿足需求,所以讓客戶在短時間對不同產品進行全面了解,就需要技術的支持。話述、產品、技術,缺一不可。

在培訓結束一段時間後,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部分支行執行流程時漸漸走樣了:員工積極性下降、營業額減少等等。北京管理部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從只注重目標變為同時關注過程和目標 - 擬定製度,對員工進行考核;通過競賽,強化員工對過程的關注;對走樣嚴重的支行進行回爐訓練。

從員工自覺執行流程到制度規定流程,是把以道德約束行為提升到"法律"約束。道德約束聽起來很高尚,但道德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在人思想境界不夠高或者在人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道德是沒有太大約束力的。就如假設法律沒有規定不能搶劫,現在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搶劫。人是有惰性的,白來的當然好。又有多少人能在利益的誘惑下潔身自好?水至清則無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德又算什麼呢?還是法律更能維持一個社會的和平。所以公司的正常運行還是需要不斷完善的制度,而不是自覺,因為自覺是用來要求自己而不是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