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套用實習報告

三、實習總結建議  本次實習讓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首先是親眼看到了農業機械在生產實踐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加強了自己的專業自豪感和責任感;其次,在生產實踐中,學會了農業機械的操作和調整,培養了自己的實際技能;再次,看到如此大規模、機械化的生產,懂得了在實際經營中經濟核算的重要性;最後,我第一次看到了草原。  對於這次實習,我對學校有以下幾點建議: 

1、學校教學安排上存在問題。這之前,我們對農業機械一無所知,當實習時那些師傅問我們如何排除故障,什麼型號的機器性能較好等問題時,我們啞口無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於教學,達不到實際教學目的,還有損我們學校聲譽,讓人以為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除了吃飯和讀書外,幹不了別的也沒有什麼用處。 

2、學校在和地方合作力度方面有待加強。首先,當地農作物產量低下,而每戶擁有土地面積又多則數千畝,少則數百畝,若但產量能提高哪怕數十斤也能帶來明顯的收益;其次,當地在生產中有許多明顯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比如牧民們總是捨不得賣羔羊,讓羊群不斷壯大,只賣老殘病弱的羊,結果一到冬天,由於飼料不足,造成成羊大量掉膘。學校在這些方面可大有作為,利用自己的科研實力,派出專家實地考察分析,找出並推廣適宜當地氣候而經濟效益和產量都較高的農作物,以大大提高當地農民收入。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農大的聲譽,更能提高我校解決實際問題和學術研究的能力,因為索倫牧場是中國農業的一個典型樣本,中國農業大學就應該研究,就應該把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在那樣的地方推廣,要是做不到這些,又憑什麼去與“中國農業大學”這個稱號相稱呢?又憑什麼去去背負中國九億農民的希望呢? 

3、學校在經濟方面應該開拓思路。僅從該牧場的兩個小企業來看,他們投資少,技術含量不高,但卻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區區小企業主尚有如此經濟頭腦,擁有數千人之眾的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就找不出一人去發現農業領域的那些商機嗎?若如此,要它何用?我最近看到報紙報導說赤峰有一加工羊肉的企業短短几十年從幾間小作坊發展到如今年產值80億元之多,其企業經理還做了本屆全國人大代表;以學校的科研優勢,難道還不能做的同樣好么?若學校能在草原上開辦這樣一個企業,何愁世人不知中國農業大學?又何須在校園建設時窮到要學生捐款的地步?而且,我們去實習的條件定然大為改善。  以上建議只是個人看法,必定有不妥之處,但都是本人肺腑之言,是願學校能更好發展,中國農業能更好發展的強烈願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