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給排水工程畢業實習報告

二水廠平面簡圖如下:

工藝流程及特點

1.投藥間

加藥間建在絮凝池的前端,位於常年主導風向(南風)的下風向,對生活區和生產區均無不良影響。投加的藥品有石灰、聚氯化鋁、液氯。

石灰的投加靠人工將石灰倒到送藥管,進入溶藥池,溶藥池中間設攪拌器。聚氯化鋁投加靠人工定時投到礬池,礬池設兩個,池中間設攪拌器,池裡設水位計和溢流管。礬液經兩個提升泵提升到鋼罐里,再進入加藥泵,通過另一個鋼罐最後輸送到絮凝池。礬液提升泵選用磁力驅動泵,流量110公升/分,揚程15米,電壓380v,功率1.1kw。配套電動機為三相異步電動機y802-2,轉速2830r/min。加藥泵採用alidos 270~6000vo1 泵,流量4000l/s。

加氯間共四台加氯機,兩台前加氯,兩台後加氯。儲氯間存放9個氯罐(昊天化工生產,皮重497kg),工作時放兩個氯罐,以便切換。儲氯間注意通風,設有吊車。每天必須對氯瓶、閥門、連線管、報警裝置、切換裝置、防毒裝置、噴淋裝置及加氯機等進行檢查登記。

2.絮凝沉澱池

沉澱池出水槽

格線絮凝池塘、

絮凝池與沉澱池合建,底部為清水池。絮凝採用格線絮凝池,分三個階段,前段安放密格線,中段安放疏格線,末段不放格線,出水直接流到平流沉澱池,沉澱池和底部清水池在中間設導流牆。,沉澱池底部排泥採用倒虹吸刮泥機,二期出水槽由鋼板製成,共7個槽,板上開圓孔,每側56個,出水槽末端由細網截住,均勻出水。出水槽出水進入集水渠,通過渠底出水管流到濾池。

3.濾池

濾池採用普通快濾池,工作原理為:原水經渾水渠進入濾池,自上而下流經顆粒濾料層時,水中雜質被截留,清水由配水系統匯集流出濾池,進入清水池。隨著濾層中雜質截留量的逐漸增加,當出水要求不滿足時,濾池需停止過濾進行反衝洗。反衝洗時,沖洗水經配水系統自下而上穿過濾料層使其處於懸浮狀態,沖洗廢水流入沖洗排水槽,再經渾水渠排走。為提高反衝洗效果在水沖洗前先用氣沖洗。基本操作如下:徐徐開啟進水閥,當水位上升到排水槽上檐時,徐徐開啟出水閥門,過濾開始,開始開啟出水閥時應該注意出水水質,待達到設計指標時才全部開啟。運行後對過濾過程時間、出水水質、水頭損失等參數的記錄。

濾池採用氣水反衝洗,反衝洗水泵型號20s-330-8揚程9.5m,真空度6.5m,流量1300m3/s,功率30kw,軸功率39kw。空壓機兩台,型號;le-55-10-250功率5.5kw,最大工作壓力10bar,供氣量1045l/s,轉速1500r/min。

反衝洗中的濾池

4.清水池

二水廠清水池共兩座,1#清水池在絮凝沉澱池下面有效容積58000m3,總長127.05m,寬度14.5m,水位3.3m,中間用導流牆隔開,導流牆末端與清水池末端距離4m,清水池出水處設集水坑,尺寸XXmm×1500mm,水深1500mm。導流牆每30m設兩個200mm×200mm瀉水孔。導流牆180磚牆,清水池兩側設通氣帽,同一側的通氣帽高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