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寒假實踐報告

我覺得作為一個幼稚園的教師,對待小孩就應該向肖老師那樣對孩子充滿愛、理解他們、尊重他們。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他們並且搞好與家庭之間的合作教育。正如瑞吉歐體系中所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構知識、情感和人格。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貢獻者。互動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存在於發展和學習之間;②存在於環境和兒童之間;③發生在不同符號語言之間;④發生在思想和行為之間;⑤發生在個人與人際之間(最重要)。這一種對家長、教師和兒童互動、合作關係的看法,不僅使兒童處於主動學習地位,同時還加強了兒童對家庭、團體的認同感,讓每個幼兒在參與活動時,能感受到歸屬感和自信心。瑞吉歐多年的務實經驗,證實了社會文化環境、社會認知衝突和最近發展區等理論概念的重要性,同時也可看出從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到以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發展論為基礎的社會建構主義的發展過程。

“互動合作”的理念也表現在幼兒機構的管理方面,<蓮~山 課件>認為教育是整個市鎮活動和文化分享。“社區應參與學校”的觀念已形成具體的管理特色,表現在託兒所和幼稚園以社區為基礎的管理方式上,同時,幼稚園都有“諮詢委員會”傳達家長與教育者的需要。市鎮的託兒所、幼稚園董事會,由幼托機構中的諮詢委員代表、當地的幼教行政主管、教學協調人員及選出的教育官員等人組成。

家庭和學校的互動合作,可幫助教育新方法的發展,並將其視為不同智慧匯集的要素,兒童教育責任由學校和家庭共同承擔。他們深信,只有當老師與家長使用參與時,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陳鶴琴老師也提出了《親職教育理論》,也主張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在嬰幼兒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小孩;即使進了幼稚園,老師和父母對於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於兒童與父母相親的愛力深,相處時間長,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仍然特別大,往往兒童在學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卻抵擋不住家庭環境的影響。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

天的社會實踐很快就結束了,不知不覺,我成了孩子們眼中的小楊老師,也成了他們的大姐姐,有時候他們會跑過來告訴我很多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有時候他們會拉著我讓我陪他們做遊戲;又有時候他們會突然給我一個小小的驚喜——捧過你的頭給你一個輕輕的吻……我想這就是快樂,這種快樂中加雜著淡淡的幸福,讓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它引導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更新了觀念,吸收了新的思想與知識。讓我明白社會才是學習和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的勞動,我的付出得到了讓我興奮的回報。

在這些天的實踐中,我感覺到做老師也不容易,尤其是幼教。它既要照顧孩子們的情緒還要注意他們的飲食,身體健康等。做他們的第二個媽媽。雖然工作很累,但我仍然感覺很充實,很快樂。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使我得到了成人所沒有的感受,我慶幸我未來的職業是幼師,這樣我也就可以像他們那樣單純、快樂!

十五 天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