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與維護實訓報告

一、實訓目的

二、隧道監控量測施工方案

一.編制依據

1.施工圖

2. 標段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

3.交通部頒發的規範、規程、標準:

4.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有關要求。

二.編制原則

1.高效、適用原則

本方案的高效運行,能確保預報質量並有效的指導施工,適合本工程所有隧道

2.安全原則

本方案的操作實施要安全,並能指導安全施工;

3.符合本單位技術水平的原則

本方案擬投入的設備、實施人員均符合本單位現有水平,能確保方案順利實施。

三.適用範圍

適用於隧道監控量測。

四.工程概況

1.隧道概況

本標段共隧道1座,總長度1.624km。隧道穿越的地層岩性多為砂岩、頁岩、岩夾岩泥灰岩等,岩性變化較大。

隧道概況見表1-1。

表1-1隧道工程及圍岩分級表

2.施工存在的風險

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地質資料,不難發現,本標段隧道施工中存在坍塌、冒頂、突水、突泥等風險。

3.監控量測目的

通過監控量測,使工程技術人員能掌握已開挖地段圍岩的變形趨勢及隧道支護的穩定性,並根據監測結果,判斷開挖方法、支護參數是否滿足施工安全要求,進而採取相應對策,調整施工方法和支護參數,以達到規避風險,確保全全施工和安全運營的目的。

4.監控量測手段

本標段主要採用精密水準儀、收斂儀、隧道斷面儀等對隧道地表沉降、拱頂下沉、圍岩收斂、斷面變化等監控項目進行量測。

五.監控量測預報方案

1.組織機構、人員及設備

為了確保隧道監控量測能順利、有序開展,及時準確指導施工,項目部各隊均設一個監控量測作業班,配備了一定的監控量測設備,並成立監控量測領導小組。

主要設備

主要測量設備配置表

2.監控量測程式和項目

(1)監控量測必測項目

必測項目在採用噴錨構築法施工時必須監測。

監控量測必測項目表

(2)監控量測選測項目

選測項目根據工程規模、地質條件、隧道埋深、開挖方法及其它要求選擇監測。

(3)監控流程

監控流程見監控量測流程框圖。

3.監控量測方法及工作要點

根據設計提供地勘資料,本標段隧道進出口偏壓、淺埋較多,部分地段線路地表有水塘,隧址區域節理裂隙發育,部分隧道內有斷層、岩溶,部分地段有突水突泥隱患。因此,監控量測過程中要把地表沉降觀測和圍岩收斂變形觀測作為重點,其它選測項目根據實際情況選測,以滿足指導施工為準。

(1)淺埋、偏壓地段地表沉降量測

洞口段、洞頂淺埋地段開挖前垂直隧道縱軸線橫向埋設地表監控量測樁(混凝土樁)及水平基準點,第一個監測斷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裡程往洞內方向2m處,其餘斷面間隔見地表沉降觀測橫斷面縱向間距表,布置儘量與洞內拱頂下沉、淨空水平收斂斷面布置一致(也可根據情況調整)。每個地表下沉量測斷面測點橫向間距為2~5m(橫斷面布點應結合地形),橫向布點埋設見(地表沉降橫向測點布置示意圖)。隧道開挖時及時根據量測數據繪製地表下沉位移-時間的關係曲線,繪製地表下沉位移值-距開挖面距離的關係曲線,地表沉降量測用精密水準儀觀測。

(2)拱頂下沉測點和淨空變化(圍岩收斂)測點應布置在同一斷面,根據設計要求,ⅴ級圍岩每5m、ⅳ級圍岩每10m、ⅲ級圍岩每30m、ⅱ級圍岩每50m布設一個斷面,第一個監測斷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裡程往洞內方向2m處,拱頂下沉測點原則上布置在拱頂軸線附近。

拱頂下沉及淨空變化量測點布置圖

(3)必測項目的檢測頻率應符合下表要求

監控量測各斷面量測頻率應符合按距開挖面距離確定的監控量測頻率表的要求;

對監控量測數據進行分析,計算位移速度,再按位移速度確定的監控量測頻率表所確定頻率監測。

4.監控量測方法

(1)現場量測應根據設計檔案的要求進行測點埋設、日常量測和數據處理,及時反饋信息,並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和施工異常情況,及時調整監控量測計畫。

(2)現場測點讀數讀三次,取其平均值。並詳細記錄。

5.量測數據的處理與套用

(1)監控量測數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a.拱頂下沉、淨空收斂的位移量,繪製時態曲線。

b.圍岩壓力與支護間距接觸壓力值,繪製時態曲線和斷面壓力分布圖。

c..初期支護、二次襯砌應力(應變)值,繪製時態曲線,反算結構內力並繪製斷面內力分布圖。

d.地表沉降值,繪製縱向和橫向時態曲線。

e.孔隙水壓力值,繪製孔隙水壓力的時態曲線及孔隙水壓力與深度的關係曲線。

f.爆破振動速度,繪製振動速度與測點至震源距離關係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