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環境實習報告

綠化隔離地區是北京城區最近的綠色屏障,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市中心區和10個邊緣集團之間以及各邊緣集團之間建設,綠化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工程從1986年開始實施,今年隔離帶建設已完成了綠化面積3.5萬畝,是過去6年綠化面積的總和,形成了10個面積在5000畝左右的綠色板塊。這10大綠色板塊相互連線後,將形成環繞北京城的生態屏障,對改善首都的生態環境將發揮重要作用。誠然,綠化隔離帶的建設是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個重大舉措,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京西稻代表的是北京的一種文化,一種資源,一種傳統。京西稻已經在隨著北京的建設漸漸消失,現在則連它的故土也將不復存在,當它完全從我們的視野當中消失,我們失落的,又是什麼呢?為什麼就不能有一種方案,在審視和慎重地對待文化資源和傳統的同時,尋找生態的最佳切入點呢?也許,京西稻,本不該從北京消失的;也許,柳浪莊,本不該從地圖上消失的。

10、京密引水渠與北京水治理

關於北京水環境治理北京水環境的治理是一項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項歷史上就不斷進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帶在古代曾是湖泊群,從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護城河環繞皇城、京城,湖水相連,使北這座歷代名都在威嚴大氣之外,又增加了幾分秀麗和飄逸。但自清代末期開始,由於北京水系疏於管理,河道淤積污染,航運廢止。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對城市水系進行過三次較大的整治,興建了官廳和密雲兩大水庫,開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將兩大水庫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環境用水量,水環境大為改觀。但畢竟40多年來未對水系進行過徹底治理,20世紀80年代後經濟迅速發展,外來人口急劇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溝。湖泊淤泥深厚,據北京市水利部門的監測,淤泥累計達到230萬立方米。

北京水環境惡化的狀況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廣泛關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會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從治理北京心臟地區的六顆明珠——“六海”開始,城市水系治理拉開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標是“水清、岸綠、流暢、通航”,這次水系治理為北京歷史上首次,規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沒有先例。京密引水渠-——繼昆玉河後又一景觀河道京密引水渠技術改造工程是解決北京城市供水的基本建設工程項目,全長112.7公里,成為京城供水最重要的“大動脈”。據官方報導,1989年京密引水渠開始冬季送水,從此引水渠的輸水任務由季節性輸水轉變為常年不間斷輸水。但經過30多年的超負荷運行,京密引水渠已年久老化,而且大部分土渠衝刷嚴重,泥土大量淤積,影響了輸水能力。渠道損壞造成極大的水資源浪費。

據1990年至1999年統計分析,京密引水渠的滲漏和蒸發損失率平均為23%,最高的1999年達到32.7%,進行技術改造已經十分迫切。技改工程完成後,渠道的輸水能力增強,可使十分寶貴的地表水資源得到充分的節約利用,每年可節水1億立方米。今年春天開始京密引水渠兩岸的綠化,設計方案是草和樹層次分明,京密引水渠已成為繼昆玉河、南護城河之後的又一景觀河道。(資料來源:XX年10月29日北京晚報)然而據我們了解,京密引水渠在1998年前還是基本自然化的,現在已經完全人工

化了。過去水渠旁是高大遮蔭的樹木,而今天筆直的河岸旁邊只有剛剛栽種的整齊劃一的小樹。現在的京密引水渠已經成為一條景觀河道,可以看到河道上面的條條遊船。常來此地的遊客對自然河道的消失普遍存有遺憾,而同時也對環境的整治表示理解。據說過去這裡沒有人管,十分亂,現在則好得多了。

11、頤和園

頤和園是京津地區生態環境最好的園林。我想,此次實習的最後一站設在這裡,就是要挖掘生態建設中的美,以及在美中尋找不足。也許對於頤和園,本應該有很多東西要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因為它,實在是太龐大太壯觀了,而其中又蘊涵了太多的美,太豐富的思想和文化。每一個又都擁有太多的評論和讚美,我再說似乎顯得多餘。那么就談一些背面的東西吧!在頤和園的西堤上,一對中年夫婦談到自己對綠化的一點看法。他們認為,北京——包括頤和園——的綠化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應該在追求自然的同時創造出新意,而目前的綠化則顯得很刻意,千篇一律。而在昆明湖西岸,我們又看到了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讓人震驚的一個鏡頭:一根長長的管子,向湖中排放著黑黑的污水……那一刻,我們都沉默了。這類似的一幕,我曾經在青島的海灘上看到,然而作為湖,自淨能力又是遠不如海的。我不知道,在奧運會的契機下,大力推動頤和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鍵時刻,那一根管子,意味著什麼。急功近利,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三、專題分析與思考

1、關於綠化北大校園綠化

在《校園各功能區的綠化情況分析及建議》中,有關於北大校園綠化的一些思想。根據校園綠化的原則,宿舍區應該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舒適,花草樹木品種豐富,適用樹形優美的常綠喬木、開花灌木,使宿舍區具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教學區應該採用整齊式園林手法,樹木採用對植、列植或在建築物兩側栽植綠籬,在建築物前鋪設大面積草坪,點綴美觀的花灌木或栽植地被植物。忌栽飛揚花絮的樹木和易引起過敏反應的植物。教學區的植物綠化存在一些問題。如三教與五四體育場相鄰,中間僅有圓柏等矮小灌木及碧桃等小喬木,缺少噪音禁止帶,使得教學樓內正常學習受到很大影響。理教周圍主幹道兩側栽種的槐樹,易生蟲害,影響美觀,另外,理科樓群周圍缺少喬木,略顯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