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教學實習報告

土壤學教學實習報告(王益權  劉  軍編寫)學生姓名:  專  業:  班  級:  實習時間:  實習小組:   指導教師:  西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學教研組 第一部分 土壤剖面特性描述與記載土壤剖面描述與記載表土壤類型發生學名稱:  系統分類名稱:觀測地點 觀測時間 土地類型1.旱地2.水田農業利用方式 土壤培肥情況 成土因素成土母質氣候類型植被類型地形地勢地下水土壤年齡 1.年平均溫度2.年降水量3.其它1.自然植被 2.農作物1.海拔高度2.地形3.其它1.水位   米 2.水質 成土過程主要過程 次要成土過程 侵蝕程度 污染情況 灌排情況 土壤剖面特徵描述土體構型簡圖(用鉛筆描繪)土層濕 度顏 色質 地結構類型緊實度pH新生體侵入體石灰反應根系量障礙因素其他名 稱代 號深度cm類 型形 態數 量類 型數 量至 農業生產綜合評定 調查人 

第二部分 實習報告部分一.實習區域內所觀察土壤類型詳述1.土類名稱:(發生學名稱和系統分類學名稱、俗名)2.成土因素:3.成土過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過程,證據都要說明)4.土壤剖面特徵:(畫剖面草圖,逐層論述其基本特徵,參閱《陝西土壤》中有關土壤性質分析資料)5.農業利用方面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的途徑二.綜合論述陝西關中地區土壤區域分布規律(從北向南)(畫地形草圖)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鄉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類型調查,並按照上述項目完成專題報告(作為實習考核題)。 附屬檔案:實習土壤系統分類名稱(供參考)塿土:土墊旱耕人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黑壚土:堆墊乾潤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潮土:淡色潮濕雛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淋溶褐土:簡育乾潤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黃墡土:黃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

野外土壤剖面觀測與描述指南1.土體構型簡圖:用鉛筆描畫各層次主要特徵2.土壤層次:(1)  名稱:指發生學層次名稱(2)  代號  按照我國土壤層次代號系統命名(3)  深度:記各層次起和至的深度 單位:厘米3.濕度:記觀測時各層次土壤濕度 分為乾、潤、濕潤、潮濕、濕4.顏色:按照圖示描述5.質地:用搓試法判斷6.結構類型:類型和大小7.堅實度:極松、松、散、緊、極緊8.石灰反應:無、弱、中、強、極強9.根系量:沒有、少量、中量、大量10.母質:主要指明類型11.障礙因素:對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說明障礙因素類型和嚴重性。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層次為基本單元,從上向下逐層描述。 土壤形態觀察與分析一.土壤顏色

土壤顏色三角圖式土壤顏色主要由白、黑、紅、黃四色來組成,白色來自礦物石英、長石、白雲母和鈣鎂鹽類。黑色主要來自腐殖質,還有鐵、錳化合物、磁鐵礦、黑雲母、輝石、角閃石、橄欖石、綠泥石等。紅黃色來源於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鐵、如

褐鐵礦2Fe2O3•3H2O  黃棕色褐色  Fe2O3•nH2O 黃針鐵礦  Fe2O3•2H2O  全黃、棕黃色針鐵礦 Fe2O3•H2O 黃棕、棕黑色紅褐鐵礦 2Fe2O3•H2O  紅至棕紅色赤鐵礦  Fe2O3 紅色、櫻桃紅Fe3(PO4)2•3H2O  藍色 淺天藍綠色(深、淺、黑藍色)MnO2 軟錳礦  黑色、深灰、鐵灰。Fe3O4(Fe2O3•FeO)磁鐵礦 鐵黑色FeCO3  菱鐵礦  蘭深色表1.土壤顏色的來源和存在的土層代號名稱成 分存在的土層相近的顏色1黑腐殖質、碳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潛育土的A層鹼土AB層灰黑、暗灰2灰1+3灰色森林土、白漿土的表層淺灰色、淡灰色3白高嶺土SiO2、CaCO3、CaSO4白漿層、灰化層、脫鹼層、鈣積層灰白4黃含水氧化鐵黃壤、黃土性物質和許多土壤的B層淺黃5紅氧化鐵(Fe2O3)紅壤B層橙紅、紅棕6栗1+5栗土及褐色土各層褐色7棕1+4+5棕壤的B層黃棕8灰棕2+7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沖積土表層棕灰9暗棕1+7棕壤、黑鈣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層棕黑10青灰Fe+++3沼澤土、草甸土、水稻土潛育層灰綠灰色鑑別土壤顏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為主,灰色為次。並註明占優勢的顏色和斑雜的顏色。土壤濕時色深,乾時色淺;土壤質地粗時色淺,細時色深;有結構的色深,粉碎後色淺;光線強弱反應的色也不一致,在觀察時要注意這些問題,盡力做到標準統一。二.土壤結構注意結構的大小、形狀、光澤、堅韌力、結持力、結構內外的顏色等。常見的土壤結構類型見表2。小於0.5毫米的微結構在野外條件下可以視為無結構。表2.常見土壤結構性狀表類別結構特徵農業性狀備註粒狀近圓形,表面較圓滑良好耕層和黑土層團塊狀較大、近圓形表面粗糙良好耕層和黑土層核狀稜角明顯、近方向表面,有光澤堅實、扎不下根澱積層片狀水平分布如片通透性差白漿層、脫矽層鱗片狀成片、但不呈水平不良犁底層塊狀近方形土塊易跑墒,難出苗耕層結構破壞積鹼化層柱狀直立如柱,稜角不明顯極不良鹼土稜柱狀直立如柱,稜角明顯三.新生體新生體的形狀有:粉末、微屑、斑點、小片、薄膜、薄層、假菌絲、脈絡、管狀、條狀、花紋、舌狀等。新生體的成分主要有易溶鹽類、碳酸鹽、鐵錳質化合物、矽酸鹽、石膏、腐殖質、來源於生物體的新生體有蚯蚓和蟲蛹的糞便。螞蟻曳出的土塊、被土填實的動物穴、根洞等。要記載新生體的形狀、大小、顏色、成分、軟硬、多少、在土層內分布的均勻程度及起至深度、並分析其原因。四.土壤濕度對鑑別土壤顏色和結構有影響,分4級記載(1)  濕 用手擠壓土壤出水(2)  潮 擠壓土壤成麵團狀,但不出水(3)  潤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涼爽的感覺(4)  乾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無濕潤的感覺五.土壤堅實度 即土壤抵抗壓碎的程度。分5級,和土壤的濕度有關(1)  很堅實  用錘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幾毫米(2)  堅實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幾毫米(3)  緊實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4)  稍緊實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幾厘米(5)  稍松  輕輕一壓,土即散開六.土壤質地在田間用手測試法確定,再根據室內分析檢查對照。田間鑑別方法參照表3。表3.搓片法鑑別土壤質地質地名稱質 地 特 征乾 試砂土不能成片不成土塊砂壤土勉強可成薄而極短的片狀輕壓即碎輕壤土可成不超過1厘米的短片相當於火柴棒力壓斷中壤土可成較長的薄片,片面平整,但無反光較難壓碎重壤土可成較長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很難壓碎粘土可成較長的薄片,有強的反光 七.植物根:根的多少分為4級(1)很多  土層內根密集成網狀,交織得很緊(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織(3)少  土層內只有較少的根(4)極少  土層內有個別的留根根的粗細分4級(1)極粗 根的直徑大於10毫米(2)粗 根的直徑3~10毫米(3)細 根的直徑0.6~3毫米(4)極細 根的直徑小於0.6毫米記載時注意分辨根的性質(禾本科、肉質、纖維、根莖),根的形狀(自由生長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強弱等。八.層次過渡情況分為級明顯,明顯和逐漸過渡3種層次過渡的形狀有水平、整齊、彎曲、舌狀、西契狀、浪狀等九.在含碳酸鹽的土壤上,用1%的鹽酸估測碳酸鹽的含量,見表4表4.碳酸鹽反應(石灰反應)碳酸鹽含量(%)可聽到可見到級別<0.1無無無0.5模糊極弱的聲音無極弱1.0聲音弱而不很清楚剛剛見到極弱的起泡反映弱2.0明顯地聽到聲音弱氣泡反應中5.0容易聽到音響易見到氣泡反應,泡沫高大3毫米強10.0容易聽到音響泡沫高大7毫米極強要記載泡沫反應的強弱反應的強弱,起止深度,在土層內分布的均勻程度等。注意不要將滴過鹽酸的土壤取作樣品。以上觀察內容記載在田間記錄本上或記在表上(見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