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商業銀行的實習經歷

筆者實習的商業銀行在國內九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排名中上,與四大國有銀行相比算是一家精品型商業銀行。總行一般機構齊全,大致有個人業務部、公司業務部、信貸審查部、行銷部、業務部。支行的組織架構則相對簡單,大體由個人業務部、公司業務部、辦公室三塊構成。我所在的個人業務部,也即Personal Banking Department,行業內叫法為“個金”,與公司業務部“對公”的簡稱相對。

總行營業部在金融街,每日坐716或運通106,比較偏好716,因為每日車上都有移動電視節目,稍解久站之疲。所播節目多為揭露社會熱點問題,拷問市民社會道德,如,毛雞蛋之類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的跟蹤報導,黑殘車之類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的暗訪實錄,最值得稱道的是每日7:40-8:00左右的定時評書——烽火京華,似乎有京郊地道戰的追憶,有簫克將軍的英雄事跡,有孫敬修爺爺講故事退日寇的傳奇……安排在上班高峰期播放,其意義不言而喻,就是給皇城根兒的老少爺們注入點血性,牢記那段屈辱史的血腥烙印。

上班時的716一般都有不少空位,可惜正值高峰期大概耗時1小時,下班時則只有站的份兒了,不過耗時僅半小時算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吧。喜歡站在前門門口,下班時上的少下的多,倒吊在車門把手背對車窗,兩腳站在狹窄的梯口處,一邊俯瞰車內的人,一邊隨車的顛簸而搖擺,頗為享受這種懸空的狀態,有些bt了。每日如鐘擺般上下公車,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場景出現在到站前,老頭老太婆貓著腰站起身來準備去車門,可停車的一剎那間由於慣性又一屁股坐了回去,一邊著急的高聲喊著“稍等,有下”,一邊在售票員的不滿的嘟囔聲中晃晃悠悠的下車,早已習慣了百年難產一個李素麗的北京公交,心裡不由輕嘆一聲:年輕真好。

第一天實習的第一件事便是與個人業務部的老總面談,大半時間都在恭聽老總的光輝個人歷程,幾乎是左耳進右耳出,印象最深刻的是談及學習能力,老總問我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學會操作銀行內部系統?一看內部培訓教材厚厚一本不禁有些發怵,硬著頭皮上機一試,發現無非是下拉任務列表之類,只需傻瓜相機式的按部就班即可。還有一個搞笑的問題是,當我談到通過計算機二級時,老總遽然問道“會打字嗎”,木雞了半天方才回過神來。

一、環境發現

開始工作後的當務之急便是熟悉銀行內環境,發現的第一個顯著事實便是銀行的ppmm果然名不虛傳。尤其是總行,櫃檯、辦公室、內部電梯、內部食堂處處鶯歌燕語脂粉香,男女員工比例實在懸殊,以個金為例,20多名員工僅2名為男性,不由擔憂男性領導居多的總行恐怕很容易出作風問題。

發現之二是紙杯上都印有××銀行字樣,成為企業形象的微型展台,也成為企業文化的絕佳載體。

發現之三是銀行大廳禁止照相。聖誕元旦期間,金融街各大銀行都粉飾一新,尤其是流光溢彩的聖誕樹,配上高聳入雲的總行大樓作為外景,著實令我這初來乍到的實習生擋不住留影紀念的欲望,與大廳保全好一陣死纏爛打方才得償所願。頗為高大的保全實際跟我差不多年紀,軟磨硬纏之後也就開聊起來,他自豪的告訴我,“任何一個人只要一踏進銀行大門,他的一舉一動全部受到360度全方位的監控”。後與人聊起這種似乎有些侵犯人權的監控措施時,大都對銀行此舉持完全肯定態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防範不軌之徒,而只要自身無甚犯法企圖又何懼全程監控?如是,也難怪銀行大廳的監視攝像頭敢於曝露於陽光之下。

發現之四是內部浪費駭人聽聞。如辦公區的中央空調每日都開得極高,北京的冬天本就乾燥,為彌補過低的濕度,銀行不得不在每個辦公桌前又配上一個加濕器;如總行每日均收到大量贈刊贈報,或者上級人行要求訂閱的銀行系統內部刊物,但又規定上班時間不得看報,所以每日大量未拆封的報刊雜誌便原封不動進了保潔員手中的黑口袋;如列印複印,經常因為一個Word小失誤打出一堆廢紙,經常因為給不習慣電腦操作的各級領導報告工作而讓巨資投入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形同虛設。

發現之五是內部矛盾無處不在,內部競爭無處不在。分行之間、支行之間、個金與對公之間、同一部門的業務經理之間四個層次上的內部矛盾和內部競爭隨著實習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明晰,惟其如此,才能將原國有商業銀行這一潭死水激活,也許,這正是中央不遺餘力的推進股份制改造乃至引入外資戰略合作者的一大改革成效吧。不過,具體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mm們經常扎堆評論某某服裝新款的優劣,經常兩兩交流某某商場的最新促銷信息,休息時地理位置較偏的部門經常出現忘食打牌的場面,工作中也經常相互戲稱對方“×總”……對此,領導大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採取不鼓勵不限制的中庸態度來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銀行”。

發現之六是老總可能缺乏專業知識但絕不缺乏政治智慧。就說話藝術而言,軟中帶硬、硬中帶軟,既讓人如沐春風又讓人暗自汗出。就處事圓滑而言,茲舉一例,在給我寫實習鑑定時,老總將XX年1月的簽字時間誤寫為XX年12月,當我提出全部重寫的“不合理要求”時,大筆一揮,XX改成XX倒也不足為奇,12月改成元月可算是有政治大智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