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商業銀行的實習經歷

六是積極鋪建個人關係網。投身社會,人脈一詞可謂耳熟能詳,作為總行的實習生無疑是幸福的——房地產商相對按揭行處於相對弱勢,當老闆帶著小蜜來總行個貸的小會議室談判時,分支行相對總行處於相對弱勢,當各分支行業務經理上總行登入台帳或是業務學習時,又當我為其端上一杯茶並私下裡指明總行各級領導頭銜時,房地產老闆和分支行經理客氣之餘一般會記住我的名字並遞上一張名片。當然,我也主動嘗試積累人脈,抓住午飯後的閒聊時間將話題引向北京各高校畢業生對比,順水推舟聊到內招,在老總感嘆完照顧不盡的人情之後(總行里常現整日伏案起呼,一心想著用父母的零花錢開公司的公子哥兒),再自告奮勇擔當本校為銀行拉皮條的角色,並在內招面試時全程陪同觀摩並不時暗助同窗一二,倒也揣得幾分商業銀行的用人理念。

四、問題發現

一是信貸審批鏈條過長——支行蒐集整理客戶檔案袋(按我的體力一次也至多抱5袋),分行業務經理主要負責審查(風險和責任大都集中於此),分行部門經理基本盲批(個貸動輒上百份,實在難以細究)、總行信貸審查部如同點鈔般蓋章(管章mm的臂力算是練出來了)、總行審貸會原則通過(據傳大會本質就是個金與對公的貸款額度爭奪戰),導致業務開展周期過長,風險責任反而不易落實的諸多問題;

二是個人貸款和公司貸款的審批程式和投入成本完全相同而收益迥異,導致信貸審批整體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普通客戶與VIP客戶一視同仁,放貸前審批和放貸後服務千人一律,實在有悖20/80法則和差異化行銷;

四是銀行對VIP客戶發行的至尊卡,無疑驗證了當前國內商業銀行業務同構化的尷尬處境,卡中包含的酒店預訂、機票預訂等等捆綁功能,其他商業銀行大抵雷同,但起步較晚,所打折扣較少,很難在卡業務上具備國內競爭力遑論國際競爭力;

五是銀行對待實習生的態度,這無疑是感受最深的。部門老總讓我在本校招募實習生,而在對總行領導的電話里卻說的是招聘臨時工,再想想國外的實習生制度,此種身份界定委實讓人寒心。再者,總行的非簽約實習都無工資,大概國有銀行的總行都是這樣的,理由大體都是“總行沒有單列外來人員工資這一支出科目”。其實,總行招募大四實習生可以說物美價廉,大四下學期除了畢業論文基本沒課處於準畢業狀態,住處不用銀行負擔,且最終簽約與否銀行也不必立即開口,大可以細細觀察一段時間後再作定論,國企老總怎就腦袋轉不過彎來?而作為實習生一方,既通過實習了解了商業銀行內部的運作流程,熟悉了各項基本業務,也可以明確判斷自身性格特長是否與商業銀行這一職業相切合,至少也增長了實習經歷,增加了簡歷分量,就業力也就隨之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