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經濟學畢業實習報告

信貸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從過去狹隘的小農意識中解脫出來,不僅自身捨得投入,而且敢於負債經營,

實現從不敢貸款到主動要求貸款,從不敢投入到積極選項投入的轉變,為小額信貸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

空間

[6]

(二)規範農戶小額信貸的發放。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規範建檔。信用社要採取合法手段和有效方式,

對農戶的生產經營、家庭收入、財產和負債情況、農戶信譽等進行摸底,評定工作要嚴格遵守程式,保

證質量,建立規範的農戶經濟檔案,公開民主、增加透明度。保證農戶信用等級的公開、公平、公正。

同時落實責任、防範風險建立信貸風險控制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明確責任,把風險降到最低。

(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用。農戶小額信貸面向千家萬戶,工作量大,政策性強,單靠信用社

來推廣顯然不夠,必須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小額信貸制度移植

的初期,政府的介入必不可少。農戶小額信貸,信用是關鍵,政府可以協助信用社把好貸前資信評定關、

資金使用關和償貸信用關,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地方政府至少可以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紐帶作

用,在農戶與信用社之間起橋樑的作用。二是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教育農民要建立自己的信用,及時

的還清貸款。三是制定規則來約束雙方的信貸行為,規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我們要認識到政府在推

廣小額信貸的過程中起的只是

市場增進

的作用,切不可超越職權。

(四)國家加大改革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強規範工作,讓整個信貸工作有法律保障;既保障農戶的權

益同時也讓信用社得到良好的發展;建立資金的回流機制,增加小額信貸的資金來源;建立適應農村發

展的信貸支持和創新體制;建立多層金融體系,在小額信貸領域引入競爭機制,並對小額信貸進行財政

貼息等。

小額信貸作為一種發展中的新生事務,它的許多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研究、探索和

總結,讓這種新的金融解決方案更好的服務於

三農

,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

4

.

5

探求破解我國農村金融抑制的總策略

一、加強農村金融組織再造,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首先要完善農村合作金融。農村信用社要通過

改革真正成為社員入股、主要為社員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著力完善產權和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

部管理和自我約束,牢固樹立為

三農

服務的宗旨。其次是扭轉農業銀行近年來出現的

離農

傾向。將農

業銀行的業務重心定位於縣域經濟,發揮其支持農業的傳統優勢。其三要擴充政策性銀行的服務功能。

改變目前農業發展銀行只負責國家糧棉油收購貸款管理的經營定位,拓展其業務範圍,開辦農業綜合開

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和扶貧等貸款業務,增加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貸款等開發性

金融業務。再次儘快設立縣域郵政儲蓄銀行並對其功能加以準確定位,將抽取的農村資金通過郵政儲蓄

銀行的貸款業務向農村回流。最後應該引導規範民間融資,使其與農村正規金融形成互補效應和競爭格

局,並適度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條件,積極培育

只貸不存

的農村小額貸款機構。

二、改革和創新信貸管理體制,加大農業資金投入的力度。改革商業銀行授權授信方式,適當下放基

層行、社信貸審批許可權,減少審批環節,簡化信貸手續,加大涉農信貸支持範疇;改進信貸責任追究制

度,將信貸員的權、責、利緊密掛鈎,激發信貸員培植和挖掘新的涉農客戶資源;適當提高小額農貸授

信額度;根據農村經濟自然生產周期和貸款用途適當延長支農貸款的期限,使貸款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

相一致;在擔保機構上,既要鼓勵政府出資的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和現有商業性擔保機構開拓農村擔保業

務,還要積極探索市場化的路子,吸引民間資本進入農村擔保領域。

三、建立農村資金反哺回流機制,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要逐步建立銀行資金反哺回流機制。我們可以

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做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設在農村的所有金融機構必須將一定比例的資金投放到

16

當地。特別是建立郵政儲蓄回流機制,對郵政儲蓄資金按比例用於支農信貸投入,推進郵政儲蓄機構與

農信社或農發行大額協定存款制度,將資金交由農信社或農發行投入農業或農村地區。同時中央銀行要

強化

視窗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