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業大學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通過調研,掌握了農村的實情,加深了對農業、農村及農民問題的認識,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對民眾急需解決的問題力所能及地進行了幫助解決,農村的發展,要把握

準確的定位,在保持快速、穩定發展的同時,不能脫離實際。並通過在與廣大農民民眾的促膝交談,加深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二、實習時間

XX年1月1日—XX年4月1日

三、基本情況

按照聯繫,1月1日我來到了邢台市xx縣象牙寨村,歷時3各月。先後參與規模不等、範圍不同的座談會4次,深入25戶農戶進行走訪,共與村幹部十餘人、農民一百餘人進行交談,

了解民眾疾苦,全面掌握所駐村生產、生活狀況,在調研過程中,為宣傳黨的“三農”政策,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參加多個涉農的重點部門,赴象牙寨村舉辦“信

訪直通車”,現場接待民眾上訪,共接待民眾200多人次,協調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各類矛盾糾紛80件,幫助解決或解答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近100件。將關係到民眾生

產生活的問題及時與村幹部探討,共同研究了象牙寨村今後的發展方向與思路。協助幫辦扶持資金4萬元用於重建年久失修、民眾日思夜盼的農村飲水改造工程,使該村告別了祖祖

輩輩靠水窖的歷史,飲上清潔的自來水。為把實事辦好,確保民眾滿意,先後三次帶領村組幹部深入民眾,充分聽取民眾意見,集思廣益,進行水塔的選址,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

進行勘探和施工,並就施工後的相關後勤保障工作進行了部署,在施工階段,民眾自發地購買鞭炮燃放。實地察看和協調了村國小基礎設施建設,教學條件比較困難,擬將為村小

學建造操場、食堂、綠化以及購置健身器材等納入明年縣委教育工作重點計畫。

四、駐村基本情況

(一)經濟發展狀況

象牙寨村XX年由18個村民小組合併為9個村民小組,村組幹部15人,中共黨員7人,全村730戶,2760人,其中勞動力1100人,3006畝土地,人均1.01畝,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業和

外出務工,今年人均實際收入1800元,較“xx”末下降100元。

1、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一麥一稻,以農為主。全村稻麥總產量470萬斤,總產值282萬元。

2、地勢低洼,怕澇不怕旱。今年春節發生大面積春旱災害,農作物受損,預計糧食減產、減收達20%以上。

3、人均占有土地少,全村3006畝土地,人均占用面積只有1.01畝。

4、養殖業零星分散,沒有形成規模。生豬、畜禽以家庭養殖為主。

5、紙製品家庭式小作坊和勞務輸出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該村在外打工人員達50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18.1%,據對25戶調查,家庭收入3萬元,收入的主要構成一是勞務

收入,二是糧食和經濟作物銷售收入。勞務輸出人員主要分布在石家莊、邢台、邯鄲周邊等地,主要從事保姆、縫紉、建築等,方式主要自發的、鬆散的。

(二)村級組織運轉情況。

村支部和村委員會運轉基本正常,“兩委會”班子成員團結協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對鄉村幹部作風滿意的6戶,占24%,基本滿意的19戶,占76%;黨組織活動基本正

常,黨員能按時交納黨費。黨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對落實農村政策滿意的7戶,占28%,基本滿意的農戶為18戶,占72%。農村人民來信和上訪現象不多,農村基

本穩定。據對25戶農戶調查,對農村社會治安滿意和基本滿意分別為14戶、11戶,占比分別為56%和44%。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村設有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 100%,電話、自來水均已普及,電話使用率達88%(包括移動通訊),村里建有1座水廠,正常用上了自來水的戶達到

100%。近年來,該村社會治安良好,沒有大的不安定因素,部分農戶建起了樓房。

五、駐村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具體措施落實的矛盾。

“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但農民在邁向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仍面臨著許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全面小康,心中無譜。據初步調查,至少有一半以上農民

還沒有找到一條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們對全面小康缺乏規劃和足夠信心。二是發家致富,力不從心。絕大多數農民總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

生活,但由於缺乏資金和缺少技術,只能是望富興嘆。該村能稱得上能人大戶的只有4、5戶,缺少能人大戶帶動,除部分農戶外出打工外,雖然農業比較效益低下,大多數農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