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關於新聞采編實習總結範文

三、當前救助工作模式的利弊分析:

利:當前的救助模式在解決流浪兒童“回家”問題上做的很到位!而且保證了最基本的權利——人身安全、生存權利;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在做對流浪兒童的教育、行為矯治、心理治療、道德、生活常識方面的工作

弊:從社工的角度看,救助站的當前模式的方向性有一定的正確性,畢竟它是當前社會環境下的產物。但是,流浪兒童最後是要回歸社會的,不可能一直呆在這裡。所以我們要儘早讓他們具備回歸社會的生存技能。所以我認為要讓他們一進救助站就要對他們進行兩方面的培訓:一是生活技能(生活常識、生存技能);二是道德教育(時間投入大,效能卻低);而且對他們的教育應該是一種不同於正常的九年義務教育模式,而是一種適合他們生活背景和未來實際生活的模式。

但是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有些培訓還需要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那么我們就需要社會企業的參與,讓我們的被救助者成為他們生產環節的一部分,最終讓這些救助者走向社會。

當然在進入救助站的時候就要對被救助者進行篩選,我個人認為需要以下幾個要素作為依據:年齡、智力、身體健康狀況。

四、社會工作者需要做的:

社工應該著重在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治去影響他們,這些內在的東西對他們回歸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工作者在流浪兒童回歸社會方面起著最重要的角色!實習這一年是最繁忙而辛苦的一年,實習這一年是最充實而又意義的一年,實習期間,我在學習、工作、生活、思想上都成熟了很多,這一年我積累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崗前培訓定決心:過好實習每一天

xx年7月17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醫)門診大樓17樓講學廳,中山醫護理部主任及相關老師為我們組織召開崗前培訓,在會上護理部主任成守珍主任就醫院概況及實習生實習期間教育作了講話,她指出,護理人員是專業人員而非職業人員,我們不單單是醫生的腿,在學術上我們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探索,她特彆強調在工作學習中非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成主任同時還指出護理工作是一項勞動強度大,風險高,壓力大的工作,勉勵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和生活。

成主任的講話激奮人心讓我倍受鼓舞,我想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在中山醫的每一天。在實習的這一年裡,我一定要以中山醫醫務工作者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熔入醫院這個集體大熔爐里,磨練自己,不畏勞苦不怕髒累,讓自己慢慢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用知識武裝頭腦,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輪轉科室,苦樂交加

每一位醫學生在實習期間都要經過輪轉科室的生活,而我所到的第一個科室是血液內科,由於這裡的護士長曾來學校給我們上過理論課加之在校期間的課間見習剛好也來過這個科室,所以我很快就能適應這裡的生活,只是初到臨床,有些患者不願讓我們實習生操作,而每逢這時,我不會失落,將心比心,當自己在住院時也希望由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為自己看病治療啊,所以我會很理解他們的心理,但我也不會放棄為他們護理的機會,比如在早上跟著老師查房時如果看到有患者撓頭時我就會抓住時機問她“阿姨您看您在床上躺好幾天了,也沒洗頭,要不下午我下班後來幫您在床上洗個頭吧。

這樣您會舒服一些”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患者都會很配合的,就這樣通過給患者做生活護理為他們帶來舒適從而慢慢取得他們的信任,不多久他們就會很放心地讓我為他們做一些侵入性的操作了,有時在沒能一針見血時他們還會鼓勵我“沒關係,姑娘,是我血管不好,你再扎一針吧……”這樣在血液內科我熟練掌握了靜脈留置針的穿刺以及一些有關血液科的一些專科護理,比較順利地展開了我的臨床實習。

因為在血液內科住院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慢性病需要比較長的治病療程,這樣我就有比較的多的時間來跟他們溝通以取得配合,那么來到急、門診實習時就要換一種方式才能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了,我覺得,面對初次到醫院就診的急、門診患者,我們應該充分理解他們的心情,面對陌生的醫院環境,對自己疾病的不確定,這種種因素會讓患者產生莫大的恐懼感,或許他們還會把情緒發泄在我們醫護人員身上,而作為護理人員,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狀況,我們臉上都應掛著一絲笑容。

用微笑去撫慰病人傷痛的心靈,用微笑去兌換微笑,用心靈去溝通心靈。有一句話說到“比大地更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心靈”作為一名護士,我們要有博大的胸懷,縱然受了委屈,她臉上依然是燦爛的微笑,我們知道:這微笑是陽光,能減輕病人的疼痛;這微笑是雨露,能滋潤患者的心靈;這微笑是翅膀,承載了千萬個家庭健康平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