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部實習總結報告

4、連續編號、及時填制。各種憑證都必須連續編號,以備查考。一些事先印好編號的重要憑證作廢時,在作廢的憑證上應加蓋“作廢”戳記,連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隨意撕毀。所有經辦業務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在經濟業務實際發生或完成時,必須及時將原始憑證送交會計部門

2.1.3 原始憑證的審核

1、真實性審核。主要是審核憑證所反映的內容是否符合所發生的實際情況,數字、文字有無偽造、塗改、重複使用和大頭小尾、各聯之間數字不符等情況。特別要注意的是: 內容記載是否清晰,有無掩蓋事情真相的現象,憑證抬頭不是本單位,數量、單價與金額是否相符,認真核對筆跡,有無模仿領導筆跡簽字冒領現象,有無塗改,有無添加內容和金額。

2、完整性審核。主要是審核原始憑證各個項目是否填寫齊全,數字是否正確;名稱、商品規格、計量單位、數量、單價、金額和填制日期的填寫是否清晰,計算是否正確。對要求統一使用的發票,應檢查是否存在偽造、挪用或用作廢的發票代替等現象,憑證中應有的印章、簽名是否齊全、審批手續是否健全等。特別應注意的是: 外來的發票、收據等是否用複寫紙套寫?是否是“報銷”一聯?不屬此例的一般不予受理,購買商品、實物的各種原始憑證,必須附有保管人的驗單或其他領用者簽名才能受理,對外支付款項的憑證應附有收款人的收款手續方能轉賬註銷。 自製的原始憑證附有原始單據的,要審核金額是否相符;無原始單據的是否有部門負責人的批准、簽章。

3、合法性審核。審核原始憑證的合法性,這是對原始憑證進行實質性的審核,也是重要的審核,具體說來:審核憑證內容是否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制度和計畫,審核憑證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

2.2.1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

(1)、記賬憑證的名稱

(2)、填制憑證的日期和憑證的號碼

(3)、會計科目、借貸方向和金額(即會計分錄)

(4)、經濟業務的內容摘要

(5)、所附原始憑證的張數

(6)、填制憑證人員、稽核人員、記賬人員、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蓋章

2.2.2 記賬憑證的填寫要求

(1)、填制記賬憑證的依據,必須是經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

(2)、正確填寫摘要。一級科目、二級科目或明細科目,賬戶的對應關係、金額都應正確無誤。

(3)、記賬憑證的日期。收付款業務因為要登入當天的日記賬,記賬憑證的日期應是貨幣資金收付的實際日期,但是與原始憑證所記的日期不一定一致。轉賬憑證以收到原始憑證的日期為日期,但在摘要欄要註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實際日期。

(4)、記賬憑證的編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編號方法。如果企業的各種經濟業務的記賬憑證,採用統一的一種格式,憑證的編號可採用順序編號法,即按月編順序號。業務極少的單位可按年編順序號。如果是按照經濟業務的內容加以分類,採用三種格式的記賬憑證,記賬憑證的編號應採用字號編號法,如“收字第**號”,“付字第**號”,“轉字第**號”

(5)、記賬憑證上應註明所附的原始憑證張數,以便查核。如果根據同一原始憑證填制數張記賬憑證時,則應在未附原始憑證的記賬憑證上註明“附屬檔案**張,見第**號記賬憑證”。如果原始憑證需要另行保管時,則應在附屬檔案欄目內加以註明,但更正錯賬和結賬的記賬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

(6)、必須按照會計制度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根據經濟業務的性質,編制會計分錄,以保證核算的口徑一致,便於綜合匯總。在採用“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等複式憑證的情況下,凡涉及到現金和銀行存款的收款業務,填制收款憑證;凡涉及到現金和銀行存款的付款業務,填制付款憑證;涉及轉賬業務,填制轉賬憑

(7)、記賬憑證填寫完畢,應進行覆核與檢查,有關人員均要簽名蓋章。出納人員根據收款憑證收款,或根據付款憑證付款時,均要在原始單據上加蓋“收訖”、“付訖”的戳記,以免重收重付。

2.2.3 記賬憑證的審核

(1)按原始憑證審核的要求,對所附的原始憑證進行覆核。

(2)記賬憑證所附的原始憑證是否齊全,兩者內容是否相符,其金額與原始憑證的金額或金額合計數是否一致。

(3)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賬戶名稱是否與經濟業務內容相符,賬戶對應關係是否清楚,應記金額是否正確。

(4)記賬憑證的手續是否完整,應填項目是否填列齊全,有關人員是否都已簽章,如有手續不完備的應補辦完整,方可入賬。

(三) 財務報表的分析與套用

財務報表分析是指以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作為依據和起點,採用專門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的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其變動,目的是了解過去、評價現在、預測未來,幫助利益關係集團改善決策。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檔案。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可通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兩方面的全面評價結果反映出來。因此,財務報表分析的重點是利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數據,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狀況做出科學、準確的評價與判斷。在此基礎上,才能分析企業與風險相關的盈利能力,評價企業戰略實施的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