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部實習總結報告

3.1財務報表的定義

財務報表一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報表就是三大報表,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廣義的財務報表不僅包括這三大報表,還包括一些附屬報表,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明細表、存貨明細表等,即是與三大報表數據相關的其他報表。在企業眾多的財務報表中,對外公布的報表主要是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財務狀況變動表。這三張表有不同的作用。簡單地說,資產負債表反映了某一時期企業報告日的財務狀況,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反映企業某個報告期的盈利情況及盈利分配,財務狀況變動表反映企業報告期營運資金的增減變化情況。

3.2分析財務報表的意義

各種財務報表能集中反映企業、事業、行政機關等單位的資金狀況、財務收支和財務成果等重要的會計信息。

(1)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公司的償債能力、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流動資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斷。

(2)通過分析損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狀況、經營效率,對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持續發展能力作出判斷。

(3)是通過分析現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評價公司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並據以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

但是,為了綜合考察其經濟效益,還需要將投入與產出、所耗與所得進行相互比較,以便判斷經濟效益的好壞。例如,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的財務報表。但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了解企業盈利能力。而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的大小,並不能直接說明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利用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等有關報表項目的金額進行分析和比較,便可以計算出淨資產報酬率、銷售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從而清楚地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通過經濟效益指標的計算和分析,便能較正確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並為進一步增產節約、增收節支、促進經濟效益提高提供科學依據。

3.3 財務分析的方法

財務分析是企圖了解一個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基礎。如何分析財務報表對一企業財務人員來說就顯得由為重要。一般來說,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比較分析:是為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係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這種比較可以是將實際與計畫相比,可以是本期與上期相比,也可以是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

(2)趨勢分析:是為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幫助預測未來。用於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

(3)因素分析:是為了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一般要藉助於差異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過對財務比率的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往往要藉助於比較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實際工作當中,比率分析方法套用最廣,尤其是比率分析法中的杜邦分析法被企業廣泛套用,杜邦分析法是在考慮各財務比率內在聯繫的條件下,通過制定多種比率的綜合分析體系來考察企業財務狀況的一種分析方法,主要指標有淨資產收益率,公司的稅後淨利、投資報酬率等。

3.3.1 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

1、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不足,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資信,增加今後籌集資金的成本與難度,還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一般來說,企業應該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而不應靠變賣長期資產,所以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數量關係來衡量短期償債能力。主要分析指標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率(速凍資產/流動負債)。

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利息與本金的能力。一般來說,企業借長期負債主要是用於長期投資,因而最好是用投資產生的收益償還利息與本金。通常以負債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數兩項指標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主要分析指標為資產負債率。

2、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是以企業各項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周轉速度越快,表明企業的各項資產進入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潤的周期就越短,經營效率自然就越高。主要指標有流動資產周轉數、應收賬款周轉次數、存貨周轉天數等。

3、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關心的核心,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只有長期盈利,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持續經營。因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對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視。主要分析指標為銷售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投資報酬率、淨資產收益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