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紀實(創業篇)

一、實踐內容

(一)實地調查農業園,探索生態發展路

珠三角地區的一大龍頭——xx,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由於發展經濟,農業地逐漸被建築工地所取代,生態環境也特別嚴重。xx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確保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壓力下,xx結合生態農業、旅遊農業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現代都市農業,為珠三角地區的生態農業園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xxxx鎮生態農業園便是該模式下的一例樣板。xx生態農業園位於xx鎮東北部,寒溪河以南,屬於xx、橫瀝、常平三鎮交界處,占地面積為3823.44畝,整合了三鎮交界約5000多畝的土地,歸屬6個自然村。其xx年開始動工建設,xx年10月正式開園啟用,短短几年時間,xx農業園便完成了市級農業園、省級農業園、全國示範點“三級跳”,去年吸引超過 10 萬人次遊客進園觀光,平均每天到園區參觀人數達xx多人次。園內搭建“一網兩橫三縱十七園區”的多功能布局。

本次結合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經驗,參照生態農業、旅遊農業等農業發展模式,運用可持續發展理論、產業融合理論、體驗經濟理論、休閒旅遊學理論[3],將農業規劃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通過實地調查xxxx農業園,了解其規劃模式及相關原理,探索出在經濟約束下的生態農業園發展模式;同時,就xxxx生態農業園的發展現狀提出建設性的發展意見。我們通過研究,將此模式推廣至珠三角地區,指導珠三角地區都市農業的發展,這有利於推廣生態旅遊農業,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實力,緩解就業壓力,改善生態環境。

有賴於xx鎮團委的支持,生命科學學院團委赴xxxx鎮服務隊在抵達xx的第二天,調研組便開始了對農業園的前期走訪和了解。得益於前期與農業園的溝通,調研組在8月12日順利進入xx市xx農業園中的國防醫藥鐵皮石斛培育中心。從組培中心到溫室大棚,再從溫室大棚到移栽園,變化的不僅是光線,更是我們的眼界。

經歷了傾盆大雨的洗禮,調研組在培育中心虛心請教,向工作人員諮詢鐵皮石斛工廠化生產的流程與技術,在專業知識的支持下,我們與技術人員交流鐵皮石斛組織培養基的底物配置、組織接種,大棚培育階段的光照、溫度控制,以及移栽土壤的培育要點。在植物組培這裡,我們做到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此次調研,使我們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隊伍中進入植物工程實驗室的同學也表示對自己的科研課題“有所啟發”。在結合專業進行調研的同時,我們收穫的不僅是對當地產業的了解,更是對自己學習上的提升;我們能貢獻的,不僅是對培育中心力所能及的建議,更是將來的科研課題、挑戰杯上的成績。風雨無阻的專業調研,我們一路同行。

(二)專業檢測東江水,獻力珠江水調查

東江源區位於江西、廣東兩省接壤的邊陲,從博羅縣觀音閣至xx市石龍為東江下游段,主要支流有公莊河、西枝江和石馬河。東江在xx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其水質狀況直接影響珠江水質。

我委攜手xx市綠點環保促進會、xx市創綠中心等多家環保公益機構,在8月13日,由水質檢測員前往xx石橋頭鎮尋找東江,運用專業檢測水質的工具箱,對xx的珠江水系進行檢測,為珠江水系的治理提供參考。

滾滾東江水在大雨之後顯得渾濁不清,但對於水質監測的各項指標影響並不大。在當地司機的幫助下,我們成功找到東江測水處,並在太園抽水廠對面取得水樣,進行檢測。

通過簡單的數據檢測,就能為珠江水系的水質調查獻出綿薄之力,,也能為橋頭鎮的排污提供參考。

(三)“創”意無限小青年,活力四射華師人

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8月15日,我隊伍組建的兩支創業團隊“可口一點”&“陳大媽的店”參加xx年xx鎮“利豐·時代杯”大學生工商模擬市場。

經過隊員們的周密規劃和認真準備,晚上7點,“可口一點”&“陳大媽的店”準時開張。開張之始,“陳大媽的店”就憑藉著生動形象的攤位裝飾和擺放整齊的貨物吸引了許多路人的目光,路人紛紛駐足詢問,隊員們以最真摯的笑容和最貼心的服務接待每位顧客。xx鎮電視台對“陳大媽的店”進行報導並採訪了該攤位負責人陳舒婷同學。陳同學分享了大家對此次創業的感受,指出創業在前期需要膽大心細,做好市場調查,了解市場的需求,合理規劃,及時抓住商機。與此同時,“可口一點”的創業團隊所製作的美食也受到了路人們的歡迎,隊員們也熱情地推銷美食。隨後,我隊伍還參與了工商模擬市場的開幕式,精彩的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此次工商模擬市場將歷時5天,我們的隊員們在這五天內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挑戰,收穫了創業的經驗和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