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律師個人總結

接待法律諮詢環節個人體會:1、接待前準備,告知當事人來律所行車路線並攜帶證據材料,大致了解案情及諮詢所要達到的要求,事先查詢相關依據政策檔案;2、敘述案情。記錄案情時間、主體、事件、糾紛過程、結果、目前狀態等核心問題,並形成可視化格式;3、詢問要點。問話方式採取多種形式,包括開放式(廣撒網)、指引式(主線方向)、封閉式(點對點)、選擇式、推測式、反問式、疑問式,將關鍵問題詢問透徹,同時結合詢問結果查看當事人的證據材料;4、概括案情。用高度的法律語言結合當事人敘述及現有證據材料概括敘述,並剔除雜亂無章的與案情無關的事實;5、初步口頭法律意見。(1)將案情爭議焦點提煉出來,結合事實與證據,以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等為依據作為支撐,推測各方觀點怎樣,據以制定應對之策,分析法院判決方向;(2)對於證據材料屬性及證明目的進行分析判斷;(3)訴訟請求解決方案包括哪些?法律上是否有依據及請求基礎是什麼;(4)補充證據明細。6、委託代理費商談。除幾類特定案件不得風險代理收費外,其他未規定的均可實行多種收費辦法,包括按件收費、一次性收費、標的額收費、風險代理收費等方式。

所以現在及將來始終要把法律諮詢和接待客戶當成大事來對待,加xx學習新知識複習老知識,多分析比較、多歸納總結、多積累寶貴經驗和慘痛教訓,為提高法律諮詢質量及順利簽約打下堅實基礎。

2、撰寫法律文書、編寫證據目錄、法律意見書、代理詞、辦案小結環節。這個環節表現律師內在綜合素質高低,外在形象是否良好,是否值得當事人信賴和託付,能否給承辦法官良好印象的重要因素。法官庭審時間有限且辦案時間緊任務重,法官可能最終依靠證據材料、庭審筆錄,結合代理詞、辯護詞等法律文書作為判決依據。一份起訴狀、抗訴狀、答辯狀、申請書中包含主體、案由、訴求、事實及理由等事項。“外人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首先,文書寫作格式要正確規範,要素全面細緻,字型適中;其次,法律文書寫作涉及到法律關係確定,主體責任劃分,證據材料套用,訴求請求,事實及理由敘述,法律依據等綜合要素,全部涵蓋在一份訴狀中,是展示律師寫作水平高低關鍵所在;最後,主體信息、數字、標點符號要精準,如“有限公司”還是“有限責任公司”,“出生年齡、身份證號碼、日期”等細節不能發生錯誤,否則有被駁回的不利後果。編寫證據目錄,是對法律關係中事實的明確,結合訴求內容,組織提交證據材料,決定法院判決走向,如果不懂得運用證據材料,導致敗訴風險。親身經歷指導老師辦理的案例“安國鋒訴xx新崇基置業有限公司不當得利糾紛”,被告方無意向法庭提交一張收據,證明雙方存在不當得利法律關係,判決對方敗訴。

3、庭審環節和庭審流程基本明確,對庭審技能有了初步認識。跟隨指導老師參加民事庭審,對民事庭審現場的程式已基本掌握。梳理如下:首先,開庭前書記員核對各方當事人、委託人、訴訟參加人是否到庭,並提交證明身份檔案,旁聽人提交身份證件或旁聽證。其次,開庭時,審判長核對各方當事人、委託人身份,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各方訴訟權利與義務,告知是否申請迴避。開庭分為三個程式外加調解程式。第一法庭調查環節:(1)敘述案情。由原告(抗訴人、申請人)敘述案件訴求、事實與理由,再由被告(被抗訴人、被申請人)針對原告訴求、事實與理由進行答辯,而後由第三人敘述,最後法官詢問各方;(2)法庭舉證質證,雙方及第三人互相圍繞證據材料“三性”即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及證明目的進行發表質證意見。先由原告(抗訴人、申請人)舉證,被告、第三人質證;再由被告(被抗訴人、被申請人)舉證,原告、第三人質證;後由第三人舉證,原告、被告質證;(3)法官交叉詢問;證據種類包括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證據、鑑定結論、勘驗筆錄;第二法庭辯論環節。雙方圍繞案件爭議焦點,結合質證意見、法律規定等因素髮表各自答辯意見;第三最後陳述環節。各方圍繞前兩個程式且對自己有利的意見進行陳述,希望法庭支持或駁回對方訴求;另外法庭調解環節。當法庭已基本查明事實真相,明確責任主體,組織各方進行調解,達成一致意思表示並製作調解協定書或調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