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7月16日大家來到xx縣城xx廣場,開始了新一天的努力。當日正值xx縣安全生產啟動儀式,所以我們的這次演出將為xx縣寫上輝煌的一筆。xx縣政府對此次演出給予高度重視,部分政府領導班子參與了此次活動。

作為此次“三下鄉”最重要的演出,我們為此次演出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就在這個xx縣的中心廣場,我們將所有的節目展示給xx人民,同時帶給他們的還有我們的熱情。在炎熱天氣與熱情的演出共存下,我們與xx縣人民的感情極具上升,情意交融。那些因熱情而沖向舞台的老鄉,與演員們玩耍的孩子,與我們閒聊的老人……我們帶來的不止是演出,更有我們帶給他們的情意。

演出結束後xx縣領導與演職人員共同合影留念,紀念這場因情意而生的演出。同時xx縣領導對我們的演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與感謝。

7月17日是個忙碌的一天,也是考驗我們的一天。為了適應當地的趕集時間,清晨7點場務組就先行出發,可是卻遇到了糟糕的天氣,這使得我們的計畫頻頻改動。在彝族眾多的圭山鎮,斷斷續續的暴雨加大了我們演出的難度,也是在考驗我們的真情,大雨阻斷了老鄉們前來觀看演出的腳步,中午雨終於停了,師生們在等待了一個早上之後,終於等來了為老鄉們演出的機會,大家一起動手打掃演出現場,積極做著最後的準備。中午一點半,演出才正式開始,xx彝族人畢晶同學用彝族語熱情吆喝老鄉來看演出,增加了我們彼此的感情。可在演出進行到一半的時侯,暴雨再次來臨,但我們的舞蹈演員任然冒著雨完成了自己的表演,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台下也有很多冒雨觀看演出的圭山人民,使得演員深受感動。大家在暴雨中搶救音響設備,全身濕透卻望著未淋濕的音響傻笑,在雨中瑟瑟發抖。這才是真正的“三下鄉”精神及藝魂,奉獻與吃苦的情感,這一刻所有人都懂得此次“三下鄉”真正意義,這將是他們一生中難得的財富。圭山鎮政府對我們精神給予了高度的感謝與評價。

7月18日演出團的師生們在xx團縣委副書記與圭山鎮鎮長的帶領下,參觀了與“阿詩瑪文化”頗有淵源的糯黑村,欣賞到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在彼此放鬆的條件下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增進了大家的學習。同時,大家與糯黑彝族人共同踏歌起舞,舉杯歡慶,紀念大家的情意。

7月19日是“三下鄉”的最後一天,但大家卻絲毫沒有懈怠,全力對待。在xx鎮的街上大家搭起舞台,便迎了xx鎮人民熱情觀看。依舊是簡陋的舞台,依舊沒有換衣間,依舊是烈日炎炎,但這些卻阻隔不了我們的熱情,情意與奉獻。在人群中衝出來一位熱情的老鄉與我們的演員共舞,為我們在xx縣的最後一場下鄉演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下午大家乘著回xx的車,心裡有的不只是對xx人民的戀戀不捨,更有對此次下鄉的深刻體會,相信這些在下鄉中的獲得將在他們今後的成長路上帶來的是超越。

二、攝影服務小分隊

今年我院暑期的“三下鄉”攝影小分隊的活動不僅得到了各地黨政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和擁護,達到了“拓展視野,增長才幹,磨練意志,提高素質”的教育效果,充分展現了我院學生“鍛鍊自我,服務社會,甘於奉獻”的良好的精神風貌。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xx年我國“xx”規劃正式啟動,發展以加快新農村建設為主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次“三下鄉”小分隊主要肩負著為農村提供攝影服務,為捐資助學進行調查訪問,考察“xx”以來農村的建設成果和“xx”以來農村的發展等任務。我們深入xx省xx市xx彝族自治縣的糯黑村,所各邑村,阿著底村,進行服務走訪調查。

(一)調查糯黑村、所各邑村、阿著底村概況

糯黑村隸屬xx省xx市xx彝族自治縣圭山鎮,地處圭山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村道路為柏油路,交通十分方便,距縣城32公里。轄大、小糯黑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94戶,鄉村人口1506人。全村耕地面積3643.00畝,人均耕地2.55畝,林地28282.10畝。糯黑村處於岩溶喀斯特地貌發育區,附近的群山多為石山,人們上山採石,依照石頭的紋理層次開採,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條、石板,用來建造房屋。古老的村民在平整的地方鑿石,倚山建寨,據說,挖地基時挖出的石頭就夠蓋一間房子了,現在任是這樣。糯黑民居為封閉式石木建築,用上過紫紅油漆木材做梁架、門窗,外牆用石板、石塊壘砌,內牆用石灰粉刷,屋頂鋪扁瓦蓋筒瓦。民居布局為樓上樓下兩層,三間正方、兩間耳房,糯黑村與著名的老圭山遙遙想望,四周青山環繞。村里,幾乎家家戶戶的屋後都有幾棵百年老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石板房上,房前大都栽有一蓬蓬金竹。人在寨中,抬頭一片藍天,放眼蔥蔥鬱郁,一青一綠一藍,三色交相映襯出撒尼人生活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