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稅務幹部年終工作總結

四、抓規範、嚴執法,依法治稅進程進一步推進

xx年,我局始終堅持依法治稅,規範稅收執法,嚴格執法督察,整頓稅收秩序,依法治稅進程進一步推進。

(一)加強執法監督。一是認真開展稅收執法疑點信息核查, xx年共填寫疑點信息核查工作底稿296份,發現存在問題224條,占執法疑點數據的76%,無過錯72條,占執法疑點數據的24%。已整改128條,未整改96條(大部分由於企業註銷或者其他不能更改的原因)。二是認真開展xx年稅收執法督查。嚴格執行《鷹潭市國家稅務局xx年稅收執法督察和(效能)執法監察實施方案》,成立了檢查小組,採取聽取匯報、查看資料、實地走訪的方式,對辦稅服務廳和稅源管理部門xx年至xx年稅收執法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提出整改意見17條。三是認真做好稅收執法問題整改匯報。針對市局檢查組反饋我局在稅收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布置,全部落實整改。在整改過程中,應補繳所得稅稅款22794.58元,已補繳11672.18元,加收滯納金1186.77元,對未補繳到位的稅款仍在追繳中。

(二)開展再生資源行業專項整頓。落實贛國稅發[xx]132號檔案精神,成立再生資源經營企業清理整頓小組,對全縣再生資源企業進行清理整頓。一是爭取縣政府支持。由縣政府組織工商、經貿委、環保、財政、國稅、公安、工業園區等部門要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整頓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利用虛假抵扣憑證騙抵稅款、騙取出口退稅以及逃避應納稅款等違法行為。二是規範發票管理。逐戶摸底測算再生資源加工企業產能,根據產能按月核定企業發票用量16戶,將收購發票全部由萬元版改為千元版,取消4戶業務“兩頭在外”企業,收繳企業發票和“兩卡”。三是加強納稅評估和專項稽查。對再生資源經營企業及對應加工企業,按規定進行各項指標納稅評估各16戶,開展專項檢查各5戶,共補繳稅款280餘萬元,進一步規範了企業經營行為。四是做好宣傳輔導。針對再生資源稅收政策的變化,多次召集再生資源企業的的老總及財務人員集中學習討論檔案,聽取各位老總的意見建議,引導企業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xx年,全縣19戶再生資源經營企業實現稅收5.78億元,占稅收總量的78%,同比減收2.33億,下降28.73%,清理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堅持依法治稅。一是依法加強自營出口企業未申報核查工作。xx年,對26戶/次出口企業有疑問的111條信息逐戶逐條進行核查,對企業視同內銷共補繳稅款131803.78元。二是依法加強出口供貨企業稅收管理。全年接收核查函32份,經逐戶核實,逐環節調查,正常復函31份,異常復函1份。其中,對1戶企業2次擅自開具發票作廢量大,存在疑點,手工向對方稅務機關發函對抵扣憑證核查2份,經對方稅務機關核查發現對方企業套取我局所轄企業作廢發票的信息取得假髮票認證抵扣,涉及稅款40餘萬元。三是依法清理年應稅銷售額超標準小規模納稅人。根據省局下發的應稅銷售額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名單,進行全面核查,組織全縣應稅銷售額超標準的納稅人(包括個體戶)座談,傳達政策精神,並就如何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進行了輔導、解答,全年共清理完成20戶超標準的小規模納稅人認定。

(四)規範稅收秩序。紮實開展納稅評估。加大對重點稅源企業和特種行業的稅收分析和疑點排查,不斷探索和創新納稅評估工作方式和方法。xx年,對康彪鞋業、瑞摩特電子、木材加工企業、部分再生資源回收經營企業和銅加工企業等32戶企業進行評估,評估入庫稅款354.56萬元,其中增值稅281.47萬元,企業所得稅171.45萬元,滯納金1.63萬元。加大稅務稽查力度。全年共開展各類企業檢查52戶,其中有問題19戶,查補各項稅款336萬元,核減企業所得稅虧損額236萬元,罰款11萬元,加收滯納金4萬元。通過評估和稽查,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了納稅遵從度,規範了全縣經濟稅收秩序。

五、抓隊伍、強素質,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堅持實施人才興稅管理方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反腐倡廉,加大國稅文化管理力度,幹部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

(一)深化領導班子建設。一是加強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全年分12個專題組織黨組中心組學習,緊貼國稅實際,把學習“xx”規劃,xx屆六中全會精神、中紀委xx屆六次全會精神、全省(市)財稅工作會議精神、依法行政等作為學習主要內容。充分發揮政治理論學習對日常工作的指導作用,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政治修養、業務素質以及科學管理水平。二是加強領導班子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不斷完善黨組議事規則和程式。凡是涉及到全局的重大問題、重要工作部署、大額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以及幹部推選、任免、獎懲等,堅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程式原則,由黨組集體研究決定。三是加強領導班子廉政建設。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建立內外監督護廉網路,抓好班子的廉潔自律工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堅持收入申報、實行禮品登記、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規範經費管理,杜絕“小金庫”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