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

別忘了,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為期十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說實話,近半個月太短暫,我還沒有來得及回味就已經結束。可是,十四天對我來說又真的很長,第一次策劃如此浩大的實踐活動,經歷了它的開始到結束。看著它一步步走向成功,心中也滿是欣慰。雖然過程中充滿了艱辛與困苦,但是我無怨無悔。無論從實踐開始,還是到實踐結束,我一直都在收穫成長,收穫經歷。

一、關於夏令營

支教已經結束很多天,我的心好像還停留在劍閣,停留在沙中。有太多的感動,我無法在這小篇感想里勾畫清楚,我只能試著用自己笨拙的筆,記下記憶里點滴閃爍的瞬間。當我的心被明亮的陽光充滿時,我不想去描繪任何沉重的事。

第一次見到孩子們是在那偌大得會議廳里。氣氛濃烈的掌聲中,那燦爛如花的笑臉,給千里之外的我們一份親切與溫馨。與三十個孩子的目光相碰時,我突然間明白了我來這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也在一剎那讀懂了自己的價值。原來他們並不像我們狹隘想像中的那樣“笨拙”、“閉塞”、“年少無知”。恰恰相反,他們的朝氣、樂觀和笑容一直感染著我們每一位成員。那個叫張月的女孩,從小失去了母愛,父親支撐著整個家,卻也不幸得了殘疾,但她沒有給我們以脆弱,而是堅強與樂觀。我想,那一刻,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濕了。那個愛笑、喜歡唱歌、寫的一首好詩的男孩李定川,從始至終他都那樣的愛笑,笑得那么質樸,愛唱,唱得那樣純真。還有那個,每一次打招呼都是笑盈盈的,叫龐霞的女孩,一直很努力,無論是在聽課,還是在準備活動……我無法將三十個孩子一一記下,但是他們的笑臉卻都印在我的腦海里。

上課的時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就像一扇窗,給他們以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給他們講大學生活、介紹學習經驗、講數學物理知識,進行心理培訓、建塔遊戲,舉辦辯論賽……他們都積極投入其中。最後的一堂課,是我給他們上的,關於我的學生經歷。我不曾想到,他們對我有那樣的好奇,就如一個陌生的哥哥有著神秘的傳奇。他們聽的那樣認真,那么投入。我看到了他們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就猶如五年前的我一樣,對未知的世界、對不定的將來充滿了憧憬,也充滿的憂慮。“自信、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是我給他們的箴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身上早就負擔了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我一直相信他們,並不比城市裡的孩子差。激勵他們鼓起勇氣,激發他們學習的鬥志,走出大山,走向未來,這就是我此次支教的初衷。

孩子的感情是質樸而純真的,沒有一絲雜質,喜歡就會開心地笑,即使有煩惱也會隨著會心地微笑頓時煙消雲散。他們爽朗的笑聲,他們真誠的話,猶如一部經典的電影,每一鏡頭都在腦海中重現。五天的支教,影響的不僅僅是我的人生,還有三十個孩子的未來。

二、關於社會調研

只有深入社會,你才能夠真正了解它,有它的美,有它的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