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個人社會實踐小結

20XX-20XX學年第二個學期的暑假我前往莆田仙遊溫泉大酒店工地進行我的又一次工地社會實踐。實踐時間7.11-8.20.總計40天左右。

一切從茫然開始

7.11那一天我隻身坐車然後拖著行李箱背著書包在仙遊的大馬路上,按查得的工地地址大步走去。雖然太陽很大,但是走的挺快的,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到了工地門口,我開始聯繫老闆,讓一個人出來接我。來接我的人是中沙老鄉,年紀和我相仿,我叫他黃工。然後到了地下室,已是下午四點多,我坐下來看了會兒圖紙,覺得很疲倦,然後黃工給了我到住宿地方的地圖和一個聯繫電話,就這樣,我找到了住的地方,並補了一個午覺,覺得一切還好。我第一次覺得,有用的電話號碼就像一個錦囊,它能給你提供你最想要的東西,信息就是這么重要。

我算適應的比較快,3天左右吧,大概適應了工地的生活。有一點不好就是辦公室在地下室,不通風,每天早上一進去辦公室就有一種發霉的味道,要開風扇吹個十幾分鐘才行。到一個新地方總是從生活的適應開始說起,然後才能說要做什麼事情。至少我是這樣,也是在這裡我更加知道了身體是如此的重要。具體為什麼不想再講,心裡的理解永遠比嘴上說多少遍都有用。生活作息是每天固定地方買早餐帶到辦公室解決,午飯、晚飯固定餐館吃飯。朝八晚六,中午休息2個半小時。

這個工地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新奇的。我從什麼都不懂,必須從圖紙中開始,一切在圖紙中。建築面積很大,光平面圖紙就一大撂,還不包括補充圖紙什麼的。看平面圖紙花了我將近一周的時間。連我自己也不會知道,自己居然會從連停車位都看不出來開始。你不會明白那種痛苦,一個建築專業的本科生,讀了兩年書然後連看平面圖都不懂然後打電話。QQ給親戚、問現場技術工,然後那種無比質疑的眼光是多么令人慚愧,我反思自己學藝不精,我開始深刻反省我的大學求學歷程和學校的教育模式和許許多多不想解釋的混亂。這個時候我的反應是我被擊敗了。

開始的一到七天,每天就是打開平面圖,然後硬著頭皮,找圖集、上百度。那種無從問起的頭疼,讓我開始反思一些東西。這樣的時間重複了7天,算是把平面圖的大概意思看懂了,但是沒有整體的方位感,也對工地的各個地方的使用布局不清楚,這樣是不算看完了平面圖的,算是瀏覽,算是看了,悲催的是沒懂。硬傷啊,有木有!這中間有每天不定次數的去施工的地方看看,但是和圖紙完全對不上,哪個是哪個…我表示只看到了有地板、有鋼架,連腳手架都不知道,只知道是鋼架?就是這么個情況。總結一段:這幾天過的模模糊糊,總體有些不淡定。

圖紙核心——系統圖

平面圖看了,接下來就是系統圖了。系統圖分好幾個系統:噴淋的、給排水、電氣、空調等等。燃氣是直接由燃氣公司做的,包括管道的鋪設,設備的安裝進場之類的就是和全權代理差不多。所以安裝方向和燃氣方向是分開的,我是這么想的。

系統圖比較難。但是連圖紙都不懂,其他的還有什麼好講的。圖紙就是門檻,不懂圖紙一切就是和你沒有關係。圖紙有電子檔的。但是電腦螢幕太小了,看了眼睛都痛,還是紙質的好啊。紙質的圖紙沒找到。還好,後來換了辦公室,圖紙大轉移,紙質的圖紙被翻出來了。辦公條件空間也好了很多——別墅,不在地下室了。從溫飽到小康啊,有木有?

圖紙入門從圖集開始,新手的我得查每一個不認識的符號,要記錄,然後一個一個去對,時間就這花下去了。這樣的情況可以想到進度和吸收水平。所以基本都是和圖紙照個面,認識而已。懂嗎?這個時候我真想說:學校要是有教我們一點看圖知識就好了。答案是沒有。我的識圖是從冷熱水系統圖開始的。由於建築內有溫泉,所以冷熱水圖會比較複雜,管道多。第一步是圖集,然後是認識設備,然後輔助設備。最後才是看原理。冷熱水怎么供,怎么回。中間哪些地方要注意什麼,比如穩壓、保溫,管道走向,管徑大小,都是要看的內容。冷熱水系統圖花了很多時間差不多10天。一天看一點,然後似乎懂了,第二天再看,好像不對,然後修正,這個不懂是可以問的。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都忽略了,問是有門檻的。門外漢問內行的人,人家只能給你最淺顯最表面的回答,對於有專業要求的人來說,這是在浪費時間,除非有人願意徹頭徹尾給你講。從頭到腳。這樣的事件會發生的情況,我們一隻手來數都覺得太多。你什麼都不懂,有什麼好問的,同理又有什麼好回答的,有什麼好講的。所以夯基礎工作是自食其力的。當然,我不是說不能問,我是說能問的都是零碎,要想聽別人說就看懂圖紙,這種事情我是不會相信的。而且很絕對的,不可能。沒有餘地,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