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領導班子年度述職報告

XX年,我市教育局領導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團結帶領大家盡心竭力乾工作,一心一意求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述職報告

一、突出重點,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策應我市發展的新目標、新定位、新要求,從我市教育發展的實際出發,在年初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今年的主要任務: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先發展、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為主線,以促進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為突破口,以實施人才強教戰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以推進依法治教和強化行風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教育強市,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更好地為建設小康淮安、和諧淮安服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xx大勝利召開。本年度,我們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我市教育繼續持續健康發展。

1.統籌協調教育發展,提高事業水平。

堅持義務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農村教育“共同發展,著力抓好幼兒教育、特殊教育、社區教育、成人教育,積極為高等教育創造良好條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全市在校生總數達103萬人,教育事業總體規模進一步擴大。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88.07%;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5%;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1.9%;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普通高中在校生12萬人。新創建三星級高中2所。職業高中在校生10萬人,普職比例趨於合理。正在建設8個實訓基地;10個省示範專業通過驗收。全市有各類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58所,在校生7.8萬人,占地3037畝,建築面積70.1萬平方米,總投資10.38億元。全市共有非學歷教育機構176個,其中民辦幼稚園111個,年培訓3.6萬人次。

2.加快學校建設步伐,改善辦學條件。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擴容至8.5萬人。全面啟動“十、百、千”工程,積極建設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和農村勞動時間場所。“四項配套”工程總體完成,農村中國小基本達到合格學校標準。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紮實推進,校園網覆蓋率達75%。職教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投入6000多萬元對實訓基地設備設施進行改進和配置;生物工程學院投入XX多萬元、淮陰衛生學校投入8000萬對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實施改造工程。

3.穩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

堅持德育為首。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諮詢室建設;創建了10所心理健康實驗學校。本年度,全市刑事作案人員中在校生比例繼續保持在萬分之四以下。

深化課程改革。努力提高高中階段新課程實施水平。普通高中方面,舉辦了推進課程改革系列活動;職教方面,制定實施課改方案,重新修訂實施性教學計畫;加強職教教材建設,建立職教教學資源庫。深入開展推進素質教育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六個一”現場觀摩會等活動。進一步加強體育、衛生、藝術教育,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實行大課間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組織開展了對各縣(區)政府教育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課程設定和“減負”情況等7項專項督查,進一步促進了“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貫徹落實,推動了學校教育管理法制化進程。

質量持續提升。XX年聯考取得突破性成績,本科達線8558人,與XX年相比增加了1067人,達線生數、達線率居蘇北五市前列。萬人口上線數達到16.2,完成學年初提出的教育教學質量目標。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師德建設。創新師德監督考評機制,加大師德在教師考核重的權重;注重培育先進典型,表彰師德模範。加強師能建設。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今年,我市國小教師大專率達61.3%,國中教師本科率達40.5%,高中教師本科率達87.8%,分別比上一年提高了7.9%、6.2%、4.9%。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全市職業學校本科學歷達標增加3個百分點,研究生學歷比例增加1.2%個百分點。組織專業教師200多人參加各種專業資格考核的教師。實施名師戰略。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成立了全市基礎教育專家指導組;為優秀骨幹教師發放130萬元的特殊津貼。;加大職教“名師”培養和聘用力度。建立培養檔案,制定並實施市、縣、校三級聯合培養計畫。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全市共212所學校、1049名教師參與“三百工程”;192所學校參與“千校萬師支教計畫”,共選派251名教師下派支教,選拔208名農村骨幹教師上掛進修,有力地推動了城鄉基礎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