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班子述職報告

其次,學校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做到時時育人,事事育人,全方位育人,進一步強化全面育人,崗位育人的意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繼續堅持“以會代訓”原則,每周定期召開教師例會和全校學生大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管理,對學生思想進行教育。學校成立了學生會,專門負責監督和檢查衛生、廣播等工作,為學校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2、德育教育活動化。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口訓,也不在於說教,而在於實行。”德育工作活動化是我校德育管理之路,其實就是擺脫傳統的枯燥乏味的說教,轉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反思、成長。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校不斷創造條件,開動腦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拓寬育人的道路。德育活動大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常規活動:

常規活動指的是周初的升旗。每周開始的升旗活動要有明確的規定:只要不下大雨,只要場地無積水,周一的升旗鐵定舉行,當然升旗也要有自己的規定如:

規定一:師生全員參加。教職工在書記、校長的帶領下,分列兩隊全程參與,辦公室主任對教職工升旗出勤現場考核,領導做給老師看,老師做給學生看。全體師生共同參與,不僅具有嚴肅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升旗,向全體師生釋放出新的一周又正式開始了,大家又該啟程了這樣的一個明確的信號。

規定之二:競爭獲取班旗的升起,創新國旗下的講話。我校校有校旗、班有班旗,哪個班在上個周的班級德育量化的成績最高,升旗時就將哪個班旗的升起。國旗下的講話,不再是傳統的---過去的今日,而是每次升旗圍繞一個如何做人或做事的技巧為話題,撰寫發言稿,這樣一來,發言的同學得到了更多的鍛鍊,在他們的身上產生了強大的內驅力,對其它學生也是一種激勵,更重要的是把教師傳統的說教,改變成了同伴的呼喚提醒規勸,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規定之三:有專題點評。值周領導從五個方面匯報值周情況(好的方面、差的方面、大事記、給學校的建議、班級量化得分);政教主任有必要的強調、補充和反饋、通報。師生的講話相得益彰,效果極佳。

(二)節日紀念慶祝活動

節日的慶祝活動包括:十一國慶節、元旦節、學校藝術節、甚而是運動會這些節日的慶祝活動主題鮮明、身臨其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對規範學生的言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很多的節目設計新穎獨特,學生能力也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受到洗禮,他們用歌舞等多種形式地表達了對祖國等的祝福、讚美和熱愛。

(三)有針對性的教育性活動

近年來,網路淋漓,針對於此,學校籌備舉行《遠離網咖,告陋習》的簽名活動,活動準備充分,過程深入,使學生觸動深刻,效果明顯。再如:當今的學生最缺乏的是“感恩、誠信“等,學校教導處組織了一次學生作文競賽,以學校為話題;為了增強學生的安全防範措施,學校組織防震、防火災等緊急疏散演練。

以上這些活動的開展能起到了多重作用,產生了巨大效應:①把枯燥乏味的說教變成了生動活潑的實行。②拓寬了育人的渠道,增強了育人的效果,煥發了學校的生機。③給各種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台,使學生找到了應有的快樂,降低了厭學輟學的機率。④使學生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學會了自我保護的本領。⑤緩解了師生間矛盾,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係。

四、抑制倦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有數據表明,70%以上的教師存在對職業的倦怠,從而偏離教師該有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大降低了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也有不少的領導、專家也提出這個問題,如何把教師的興奮點轉移到教育科研上,讓教師遠離陋習,告別倦怠呢?

為此,我們通過調研、培訓、網路尋找了一些答案: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用榜樣帶動、用情感激勵等等。

同時,結合自己在學校工作的實際,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問題分析法”“多活動”等可抑制教師的職業倦怠。

要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就是要解決一個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快樂”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學校要求所有的校委會成員沉入教職工之中,尋找和發現造成教職工不和諧的因素,利用例會設定一個問題,如:如何面對學校的各種評價?如何理解教師的績效考核?如何看待教師待遇低?對問題分析,說明道理、澄清原因,從而最大化的創造校園和諧;此外,我們善於組織大量的、大規模的、大頻率的活動,如:教職工任職演講、教師優質課大賽、教師案例評選、教師徵文比賽、教職跳繩比賽、教職工登山比賽、教職工文藝匯演、教職工趣味籃球賽、教師節慶祝活動、節假日困難教職工慰問活動等,利用活動刺激教師,反覆刺激教師,給教師提供釋放、表現、自我陶醉的機會,讓師生通過活動,轉移注意力,使感受到快樂的含義-----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從而獲得“快樂”這種感受,也從而抑制教師對職業的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