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考核小結

思想品德課是為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評價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慧型發展的關鍵因素。《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既要重視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察學生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我們在思想品德課(七年級)學生學習評價方面作了些初步的改革嘗試,將知識性考試與學生的思想品德廳為表現和能力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髮展和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評價改革實驗研究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l、導向性原則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及其其評價都要堅持思想價值導向,能體現和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於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德的形成。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學會交往,為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實踐性原則

傳統的政治課評價是單純看學生期術考試的成績,以一卷做定論。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這就遠遠不夠了。新課標指出:“評價既要重視學生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查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過程,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我們在評價中以期木考試面績占主要部分60%,再輔以同學、班主任、家長等對學生平時表現給出評價。特別是教材中涉及的有關知識,我們把它作為重點,專門列出,讓學生評分,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儘量避免以往的學用脫節的現象。

3、主導性和主體性原則

以政治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我們評價體系政革的一大特色。在評價中,政治教師作為主導,根據新課標,參照《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制定評價方案,在評價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同時,班主任、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互動活動,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過程。班主任教師和學校政教處配合政治教師做好評價工作,提供必要的資料和信息。

在評價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增加學生評價的自主權,評價形式改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成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師生共評、家長參與,創造一種民主參與、交流的評價過程。在評價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尊重學生的評價,即尊重學生人格,確乏平等的師生關係;(2)相信學生的評價:一是要相信學生有參與評的能力;二是要相信學生能客觀、公正地對自己和同學作出評價。當然,我們也並不是放羊式讓學生標準地亂評,因為這樣的評價方式以前畢竟沒有經歷過,老師必須給予必須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學習評價標準,提高評價能力。

4、激勵性原則

我們要用全面的觀點、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克服對後進生的偏見與成見,不能因某學生在某方面或某件事的偶然過失或不足而影響其評價得分。評價要真實、公正、可信。應參觀反映學生的不習情況和思想品德發展狀況及發展需要,要發現、挖掘學生的點滴長處,肯定其進步和優點,以激勵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