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二月份思想匯報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08第二黨支部  江小宇   

敬愛的黨組織:

大學三年級已經匆匆走過了四分之一。沒有總結與反思,我們便無法更快更好的成長。現在,向黨組織匯報我從九月份學習、生活各方面的動態,請組織給予指導。

滿載著期待和夢想,開始了我的兼班之旅。八月27號,剛剛結束了暑期的輔修課程,便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兼班工作中。分班,設計活動,反覆記學生的名字……終於,在九月一號那天,一位從山西來的新生叫我一聲“老師好”,我真正地進入了角色——從一名還未開始大三生活的師姐轉變成一名承擔著帶領40位新生拋開陌生、走出迷茫的老師。

這份事業,就像真正地教師職業那樣,神聖無比,令人著迷、嚮往。

就這樣,我站在了自己大學生活的轉角處,迎接著40位正處於人生轉角,滿懷希望邁向新生活的大一新生。

一個月,經歷著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時時刻刻在考驗著自己的統籌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思想決定執行力的高低:思想的高度影響統籌能力的高度;而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恰恰決定著工作能否做得細緻、做得高效,做得完美。

在這段時間的鍛鍊中,我也發現了自己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與其他兼職班主任的交流中,我發現了他們身上許許多多的閃光點並努力地學習;在於輔導員和學院黨委的溝通中我學習到了工作的方法,並擴展了自己的思維廣度;在於教官們的接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當大學生精神和軍人精神融合在一起時散發出來的巨大魅力;在與學生們的密切交往中,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九零後隱藏著巨大的能量和優點,看到了這一代人擁有的特質——足以讓我們信服的學習的閃光點。

工作要做細做到位,這是每位兼班都重視的,並努力做好的。接下來,我將對這一個月來在工作中積澱地、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經驗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10屆的新生基本上都是91年92年出生的,標準的九零後。在做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因材施教,結合九零後的他們的特點和思維方式開展工作。而對於每一個新生,都是特殊的每一個個體,擁有自己的個性。而且,90後的一代是自尊心特別重,渴望被尊重被重視被理解的一代,所以,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不但要重視90後共有的特質,更重要的是要因人而異,把工作落實到每個個體上。  

二.    長遠的眼光,學生的持續發展

兼班的工作只是一年,而且最重要的時間便是軍訓這一個月。把這一個月的任務完成好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把40個孩子完完整整地健健康康得從訓練中帶回到真正的大學生活也算容易。但是,我們兼班的使命卻不盡於此。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單單是如何在校園裡不迷路,如何在軍訓中不受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兼班作為與新生接觸最為密切的老師,需要教給學生的,很多很多。

作為兼班,我們應該身體力行,把工作做細緻,做到位。更不容忽視的是,我們要注重學生的發展,考慮班級的未來。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待班級建設,努力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只有用這種眼光看問題,我們才能不拘泥與日常繁瑣的工作中,而是真正地培養學生、愛護學生。

然而,這個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對班級學生有深入地了解,對他們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結合自己原先打算教給學生的關於生活與學習的各種道理、知識、經驗。兼班工作繁瑣但必須要有規劃有節奏地進行。雜而不亂,方能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東西。

在這個月裡,我用心地過著每一天,珍惜和孩子們一起的時光。從九月十號到今天,六連二排便基本是我生活的全部,40個孩子成為我時時刻刻思念的,牽掛的人。習慣了沒有規律的三餐,抑或是三點鐘吃午飯,抑或是十點鐘吃晚飯,有時甚至忘記自己沒有還沒吃飯;習慣了每天早上六點十分的鬧鐘,走在清晨的華師校道上,我的心情是愉悅的,因為我又可以看到那四十個再熟悉不過的面孔;習慣了每晚臨近宿11點時趕回宿舍,在昏暗的校道上,我並不害怕,因為孩子們總會惦記著我的安全。習慣了上課的時候走神,只要他們不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心總是懸乎著,擔心有什麼身體不適的情況。習慣了緊緊地陪伴著他們,訓練場、宿舍、甚至是飯堂;習慣的力量,就是這樣的強大,支撐我一次次地突破自己的身體及心理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