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體會

二、深刻理解“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的論斷

《建議》開篇就提到:“十二五”時期(2011—2024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這是因為,XX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就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XX年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在繼續矢志不移、一以貫之地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這中間,黨中央、中央政治局、黨和國家領導人隨時隨地都在強調堅持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奮鬥目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XX年年7月xx在浙江考察工作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幹部民眾,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奮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到今年,我們黨已經領導全國人民圍繞這一目標奮鬥了近十年,再過十年,就要“驗收”這一目標的建設成果。所以,接下來的從明年開始的“十二五”這五年,就成為關鍵的五年。這五年,需要繼續突出強調為著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而奮鬥!需要突出強調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來推進“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特徵的初衷。

《建議》末尾的內容是“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鬥!”呼應開篇,號召全黨同志強化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信念。

三、深刻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及其“五個要點”

為什麼要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呢?因為總體上來看,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還不科學,以能源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和破壞嚴重、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競爭力為基本標誌的粗放型、外延型發展模式、發展思維,還有相當程度相當範圍的存在。中國式的大進大出(從國際上採購什麼商品和原材料,國際價格就會大漲,向國際上出售什麼商品和原材料,國際價格就會大降)的狀況,使得我國只是充當了“世界工廠”,自身的資源能源環境損耗嚴重,總體看、長遠看,不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不利於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不利於切實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這同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的“在最佳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0二0年力爭比二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必須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推動科學發展、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認識這方面的極端重要性,充分增強這方面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