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五中全會感想思想匯報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於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大會集中討論審議了“十二五”規劃建議。“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全面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研究和提出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對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網路和新聞的學習,我明白了大會的宗旨,旨在為我國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奠定體制基礎,圍繞“人本、綠色、創新、協調”的主線,推進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和諧化、生態文明化,以及價值觀的先進化和多元化,這也是來幾年我國發展轉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規劃建議,展現出了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是“加快經濟方式轉變”,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入手,在健全市場配置資源機制、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我覺得,五中全會對我國未來幾年的發展具有決策性的意義。自從“一五”計畫開始實施工業化戰略以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就是一場拼體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賽,而此時的“十二五”更是關鍵的一程。只有把握過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來。然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面臨的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在“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核心任務,要推進我國工業化的關節點,拆除農民工市民化障礙的根本出路,擴大居民消費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十二五”體現了以人為本,深切落實了科學發展觀,在集約型經濟成長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包括產業最佳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改善環境、分配合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內的經濟發展總體方式的歷史轉型。也將很好地解決兩代農民工的生存生活問題。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會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工作重點和發展目標中,都突出強調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生活的關懷,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意義十分重大。

執政為民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政治品格,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業化、城鎮化為重點的現代化建設生機勃勃,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開發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沒有變。

目前,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在世界210個國家和地區中仍處於百位之後,一些農村和邊遠地區經濟社會面貌還很落後,農村還有3597萬貧困人口,城市還有2347萬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難、上學難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與此同時,還面臨著貧富差距擴大、勞動者報酬偏低、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說明,我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任務十分繁重。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是黨中央立足當前、謀劃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同時,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會推動經濟發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民民眾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只有依靠人民,才會擁有不竭的強大動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國家各項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維護和發展民眾利益,才能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贏得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調動起一切積極因素自覺投身現代化建設,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億萬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