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紅旗團委(十佳)事跡材料

堅持以黨建帶團建,全面推進基層團建工作

xx區xx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83年4月,轄15個社區居委會,是xx市政治、金融、文化的中心城區。轄區總面積9.5平方公里,總人口20.7萬,現有青少年62175名,在冊登記團員2503人,其中,街居在職團員25人、企業團員362人、社區團員2116人(不含在校生);街道團工委現轄街道機關團支部1個,社區團支部15個,非公企業團支部33個;成立街道青年志願者協會,現有登記在冊志願者266人。多年來,街道黨工委重視加強黨團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探索黨建帶團建、黨建促團建的新路子,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投身於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做到“三個同步”,即建設同步、教育同步、活動同步。街道團工委先後獲得xx市“五四”紅旗團委、xx區“五四”紅旗團組織、xx區優秀團組織等一系列榮譽。xx年6月,街道團工委及街道振興社區被團中央確定為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試點單位,是福建省唯一的街道及社區試點單位。主要做法如下:

一、黨團建設同步抓,夯實團建基礎

1、加強機制建設。一是建立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牢固樹立“大黨建”意識,把共青團工作納入街道黨建工作的總體規劃和目標責任,街道黨工委定期聽取團建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將團建工作納入各社區黨建目標責任制考核的內容,建立黨建帶團建目標責任制,確定社區黨組織書記是抓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街道團工委書記參與年終社區黨建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做到黨團工作同部署、同考核,有利促進了基層團建工作的開展。二是建立完善工作例會制度。將15個社區分為3個片區,每季度召開工作例會,聽取社區黨團組織負責人關於團建方面的情況匯報,進行工作點評,研究解決存在困難問題,促進各社區團組織的工作交流。三是建立雙重管理機制。對非公團組織的管理實行街道團工委管理和社區團支部屬地管理的雙重管理模式。各社區召開非公團建工作座談會,為非公團組織的溝通交流搭建平台;組織發動非公團員參與社區的文明創建、志願者服務等,發揮非公團員的作用,促進了區域團建工作。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定期組織評優評先活動,表彰一批優秀團組織、優秀團幹部和優秀團員活動,激發了共青團工作的活力。

2、加強組織建設。團的基層組織是共青團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街道於xx年11月成立團工委,設有4個社區聯合團支部。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區在街道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緊緊結合社區黨建工作,制定了《xx街道社區黨建帶團建工作制度》,在15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團支部,健全社區團組織網路。同時,不斷探索非公團組織的組建工作,要求各社區在組建非公黨支部的同時,同步開展非公團組織的組建工作,並出台了獎勵措施,調動社區的工作積極性。根據街道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們創新團組織的設定形式,成立了我區首個商業街(咖啡一條街)團支部,為特色團支部的建設進行有益的嘗試。近年來,我們以創建優秀團組織和“五四”紅旗團組織等活動為載體,對基層團組織的活動方式、工作內容等方面進一步加以規範,重新煥發了團組織的生機和活力。

3、加強隊伍建設。首先,加強團乾隊伍建設。堅持一輕(年齡輕)、二強(組織能力強、協調能力強)、三高(文化程度高、工作熱情高、業務水平高)的原則配強團幹部。著力配強街道兼職團幹部,由街道唯一的選調生擔任街道團工委書記,享受街道“三站一所”負責人的待遇;以社區換屆選舉為契機,把優秀青年幹部調整到社區團乾隊伍中來,15個社區團支部書記均當選為社區“兩委”成員;採取企業黨組織推薦、社區審核、團工委確認的辦法,從非公企業中挑選優秀青年員工擔任企業團支部書記。街道現有團幹部全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基層團組織班子成員素質明顯提高。在今年街道非公企業黨委換屆時,把街道團工委書記推選為非公黨委委員,為促進非公團建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團員隊伍是發展壯大黨員隊伍的重要來源,是黨的後備力量。我們把優秀青年的推優入黨作為工作重點,注意培養和吸取具備黨員條件的業務骨幹、新經濟組織負責人、崗位能手等入黨。在發展青年入黨時,聽取團組織的意見,發展團員入黨須經本級團組織推薦,提高“推優”工作質量。同時,加強對優秀團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與區委黨校、團區委聯合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團幹部培訓班等,進行黨章、黨史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去年以來,有33名優秀團員經組織推薦被發展為共產黨員,為黨組織輸送了新鮮血液。我們還重視優秀青年的提拔推薦,把表現好、素質高、作風正的優秀青年推薦到街道、社區領導崗位。今年初,街道團工委書記經黨工委推薦、區委組織部考核,被提拔為街道財經辦副主任。